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 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
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 间
事件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 A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B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C 成立
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以历史大总统名义颁布 D
……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1898年6月 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游志(相继而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日学堂,日商务,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
材料二: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的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三: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