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曾经说:1853年到1854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材料二: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

材料三:《大国崛起》解说词:“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1) 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的目的是什么?“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的措施。
(3) 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考点】
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19世纪中期,面临内外危机的日本实现了全面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危机】材料一:如下图。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德川幕府统治末期物价的变化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
(2) 【发展转型】

材料二: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

1868年

颁布《五条誓文》,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

实行废藩置县

1872年

发布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三阶段,学习西方近代国民教育

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83年

鹿鸣馆建成,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1890年

颁布教育敕语,宣扬“忠于天皇”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整理自佐佐木克《从幕末到明治》

英国作家威尔斯认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已经是一个西化的民族”。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材料二说明理由。

(3) 【以史为鉴】

材料三:(日本)原来是通过改革来促发展,从1890年以后就改变成了 通过战争来促发展。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1 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1937 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1945 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 弹……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

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日本从明治维新到1945年战败的这段历史对世界 各国发展有何借鉴和警示。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进一步扩展。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该国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战争”中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是谁?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此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