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B. 辐,车轮的辐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C.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间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 D.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考点】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十辐共一 ,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 ,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

(1) 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凿户以为室         牖:窗 B. 者无功            伐:夸耀 C. 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 D. 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2) 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当其无,有车用        民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 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败之 C. 凿户牖为室        是圣人欲不欲 D. 为之未有            合抱之木,生毫末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B. 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脚。 C.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曾向孔子问礼。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 重点: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老子》四章
(6)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