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现代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物种的进化体现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
A.
自然选择
B.
基因重组
C.
随机交配
D.
大的种群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栖息于灌木上的雨蛙通常为亮绿体色,而近年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受损核反应堆的附近有较多漆黑体色的雨蛙出现,研究表明黑色素有助于吸收并消散部分辐射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污染区不同体色的雨蛙属于不同物种
B.
漆黑体色的变异一定出现在核污染之后
C.
核污染不影响种群中亮绿体色雨蛙的出生率
D.
污染区雨蛙种群中漆黑体色的基因频率上升
单选题
容易
2. 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野生水稻的各种变异为得到栽培水稻提供了原材料
B.
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C.
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
D.
在人工选择作用下,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单选题
容易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A.
突变和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
C.
协同进化
D.
生殖隔离
单选题
容易
1. 蚊成虫可作为媒介传播多种疾病。某地区早期采用喷洒灭蚊剂M来控蚊,后又采用细菌控蚊,取得了理想效果。下图表示控蚊期间某种蚊成虫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灭蚊剂M直接作用于蚊虫的基因型并影响其基因频率
B.
与A点相比,C点时对灭蚊剂M有抗性的该种蚊成虫数量明显增多
C.
与灭蚊剂M相比,细菌不能定向改变该种蚊种群的基因频率
D.
DE段曲线表明细菌对该种蚊的进化和发展不再影响
单选题
普通
2. 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
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
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
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单选题
普通
3. 某水果的W基因(存在多种等位基因)影响果实甜度。研究人员收集到1000棵该水果的植株,它们的基因型及对应棵数如下表。据表分析
1
的基因频率是( )
基因型
W
1
W
2
W
1
W
3
W
2
W
2
W
2
W
3
W
3
W
4
W
4
W
4
棵数
211
114
224
116
260
75
A.
16.25%
B.
32.50%
C.
50.00%
D.
67.50%
单选题
普通
1. 科研人员在一片生长旺盛的植物种群中发现了与野生植物有明显差异的变异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些变异植株发生的变异均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B.
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是定向的,进化速度决定了变异速度
C.
变异不一定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也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变异植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
多选题
普通
2. 某大型水库中有一种小型水生动物甲,体色有红色和橙黄色两种类型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是显性性状。不同体色的甲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常用于水质监测。自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的调查发现甲种群中红色个体占比分别为96%、90%、88%,种群中杂合子占比分别为32%、20%、16%,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色个体占比逐年减小,说明该水库可能出现了有机污染
B.
橙黄色个体占比逐年增加,说明该水库更适合橙黄色个体的生存
C.
2018年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
D.
三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
多选题
普通
3. 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
B.
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
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多选题
普通
1. 2023年 10月 23日,竹溪县融媒体中心退休干部、竹溪县启良生物研究所负责人甘启良先生被湖北中医药大学特聘为客座教授。他退休后,凭借着对故土的热爱,踏遍了竹溪的山山水水,发现了许多新的物种,编撰了《竹溪植物志》和《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竹溪中药资源志》。2023年 10月相继有报道,在竹溪,竹山,丹江等地都发现了野生大豆的小种群,它们是大豆的原始祖先,具有极高的遗传价值和科研价值,这能够摆脱美国对我国大豆的“卡脖子”问题。请利用我们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大巴山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让野生大豆生存下来,达尔文认为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
和
。它与种植大豆之间由于长期
,不能进行
,从而有许多表型差距,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2)
要判断野生大豆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
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 2,这种方法称为
育种。
(3)
在诱变种植大豆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
,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4)
野生大豆的豆荚有毛(D)对无毛(d)为显性,有毛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调查发现某区域一个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的基因型频率为 95%,有毛基因频率为 70%,则该区域的有毛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为
。
填空题
普通
2. 南美洲大陆上的地雀种群A迁徙到甲、乙两个海岛,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了新物种 B和C。在此进程中,甲海岛中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到乙海岛,并进化为物种D,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种群A的地雀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
。
(2)
甲、乙两个海岛中的A1与A2原本属于同一物种,因为
隔离使得他们不能发生基因交流,不同海岛上的这两个地雀种群会出现不同的
,而一个种群的这种变化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同时,由于两个海岛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逐渐出现
,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的物种B和C。
(3)
物种C和D有相同的祖先A,为研究C和D现在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可采取的方法是
。
(4)
南美洲大陆的原始地雀种群中,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55% (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若干年后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为 9%和49%。这段时间内,该地雀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原因是
。
综合题
普通
3. 一万多年前,北美洲某地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该地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
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
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
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鳉鱼之间存在
,它们属于两个
(填“物种”或“种群”);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
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4)
如果C湖泊中鳍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浅灰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aa个体约占
。环境变化后,鳞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
(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
综合题
普通
1. 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
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
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
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单选题
普通
2. 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检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
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
C.
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
D.
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
单选题
困难
3. 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
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