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在方框中填适当的透镜.
【考点】
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作图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打磨成(凸透镜/凹透镜),利用它对太阳光有(会聚/发散)作用,应将待引燃的物体放在透镜的处。
填空题
容易
2.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个焦点。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凸透镜,(后两空均填序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填空题
容易
3. 完成如图光路图。
作图题
容易
1. 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图中虚线部分为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甲所示。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状的玻璃制品,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请在乙图小孔中画出玻璃制品的形状。
作图题
普通
2. 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镜子.
作图题
普通
3.
在虚线框内填上合适的透镜.
作图题
普通
1. 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单选题
普通
2. 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削冰令圆”指的是把冰削成凹透镜
B.
“举以向日”指的是冰透镜正对太阳光
C.
“以艾承其影”中的“影”指冰透镜的焦点
D.
“则火生”是因为冰透镜能会聚光线
单选题
容易
3. 在炎热的夏天不能向盆栽的荷叶上洒水,这是因为洒水会使水凝结成圆形的水珠,圆形的水珠相当于
透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会“烧糊”叶片。
填空题
容易
1.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透镜焦距为8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透镜、丙透镜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
测得焦距大于8 cm的是透镜
;模拟近视眼的是透镜
。
(2)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透镜。
(3)
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 0.06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6 mm,此镜片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某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如图甲所示,将A、B两块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时,在离透镜较近的光屏上,B透镜出现了缩小的光斑。当移动到一定距离,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判断B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由图乙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
(2)
实验前,将烛焰和凸透镜的中心及光屏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
(3)
当各元件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4)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红将蜡烛移至20.0cm刻度线处,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移至
cm刻度线处,此时成倒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5)
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逐渐变短,则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能让烛焰的像回到光屏的中央,最科学合理的调节方法是;
A.
光屏向下移动
B.
透镜不移动
C.
蜡烛向上移动
(6)
实验中,若有萤火虫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______。
A.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烛焰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1)
如图所示,一束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下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
B
'
;
(3)
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4)
在图中画上适当的透镜。
作图题
普通
1. 眼睛成像情况与
成像情况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
的作用。
填空题
普通
2. 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
“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
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单选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
B.
C.
D.
单选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