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3200多公里,是世界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沟通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孕育滋生了水利文化、漕运文化、商事文化等文化形态,沿线物质文化遗产超过12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余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富集的地区。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发展下的重要着力点。
材料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村全面进步。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指出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数字惠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二 乡村旅游业应时而变,名人故居的深度开发大有可为。比如,青岛精心设计了“跟着名人游青岛”旅游产品和3条文旅线路,连接起50多处名人故居。在浙江绍兴,沿着鲁迅研学之旅,人们可以看一看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体验水乡的美好和静谧……
材料一 得益于我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游,并在网络上展示他们的所见所闻。
材料二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也是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围绕入境游存在的“堵点”,多部门聚焦优化旅游服务体验,打造对外国人更友好的消费环境。人民银行、文旅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重点文旅场所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同时保障能够用现金支付兜底。让外籍来华人员也能享受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感受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
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释放的红利,不仅体现在旅游市场,更向其他领域扩展。发展入境游不仅能带动旅游产业的繁荣,带来经济效益,也让外资了解中国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44小时免签,不仅带火了中国旅游,还对外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形象,推动了中外经贸合作,可谓一举多得。
一个挺立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英烈,而且还会从历史中寻找宝贵的精神给养。传承英烈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我们定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时代,我们肩负使命任务的艰巨性、面对风险挑战的严峻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加需要保持这股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传承是最有力的礼赞,赓续是最崇高的致敬。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新时代青年需要传承英烈精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