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3200多公里,是世界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沟通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孕育滋生了水利文化、漕运文化、商事文化等文化形态,沿线物质文化遗产超过12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余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富集的地区。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2) 某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复兴运河文化"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功能;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与形成; 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措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发展下的重要着力点。

材料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村全面进步。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指出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数字惠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二   乡村旅游业应时而变,名人故居的深度开发大有可为。比如,青岛精心设计了“跟着名人游青岛”旅游产品和3条文旅线路,连接起50多处名人故居。在浙江绍兴,沿着鲁迅研学之旅,人们可以看一看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体验水乡的美好和静谧……

(1) 结合材料一,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功能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名人故居大有可为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游,“city不city”成为网络流行语。

材料一   得益于我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游,并在网络上展示他们的所见所闻。

材料二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也是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围绕入境游存在的“堵点”,多部门聚焦优化旅游服务体验,打造对外国人更友好的消费环境。人民银行、文旅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重点文旅场所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同时保障能够用现金支付兜底。让外籍来华人员也能享受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感受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

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释放的红利,不仅体现在旅游市场,更向其他领域扩展。发展入境游不仅能带动旅游产业的繁荣,带来经济效益,也让外资了解中国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44小时免签,不仅带火了中国旅游,还对外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形象,推动了中外经贸合作,可谓一举多得。

(1) 结合材料一,从文化角度分析144小时免签的意义。
(2)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是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也是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上述判断属于何种判断,说明该判断为真的条件。
(3)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利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坚持“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