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 , 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      说:同“悦”,高兴 B. 土事不 , 木事不镂        文:花纹 C. 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 君而处身                宗:尊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此,则诸侯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 服之轻重便身            青,取之 C. 然则曷禄夫子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 关市讥不征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 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 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 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②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③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考点】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课文理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子曰:“在于尊贤而不肖。”子路曰:“由闻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子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仇之。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子曰:“《诗》云:‘恺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朕每思此,不敢纵逸。”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陛下所明,实同古义。”太宗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 , 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选自《贞观政要·论君道》)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玄龄A昔从我B定天下C备尝艰苦D出万死E而遇一生F所以G见草创之H难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贱,轻视,与《师说》“是故无贵无贱”中的“贱”意义和用法不同。 B. 悌,敬爱兄长,与《齐桓晋文之事》“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悌”含义相同。 C. 而,表转折关系,与《论语》十二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而”用法不同。 D. 端,萌芽、发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仁之端也”中的“端”含义不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敦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百姓就会富裕、长寿,但哀公有顾虑,孔子用《诗》中的道理说服了他。 B. 太宗认为伤害自身、酿成灾祸的并不是外物,而是因为自己沉溺吃喝、声色等嗜好欲望,所以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行为。 C. 在魏征看来,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从自身入手,才能推及其它事物,詹何认为国君治理好国家的要领是修身,太宗与古人看法相同。 D. 关于国君创业与守业哪个难的问题,房玄龄和魏征各执己见,太宗分析了不同看法的缘由,并认为创业已经完成,当下要认真守业。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②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而身毙。

(5)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国君怎样才能“守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逮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

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勉励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选自曾国藩《挺经》,有删改)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逮下品 逮:及,达到 B. 以之析薪 析:劈开 C. 才识足以济世 济:拯救 D. 皆圣哲之危言 危:危险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B. ①而耻已存者寡矣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 ①以教之耻为先②以乱易整,不武。 D. ①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②吾其还也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B. 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C. 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D. 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4) 下列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士不知耻”的一组是( )

①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②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③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

⑤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

⑥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己

A. ①④⑥ B. 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③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曾国藩认为,世界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要知人善任,将人才用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他的长处。 B. 龚自珍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很多。 C. 龚自珍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 曾国藩引用《淮南子》,意在强调功业、名声都可通过强权手段去获得。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②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

③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7) 两则选文中,曾国藩针对如何成才,龚自珍侧重成为怎样的人才,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违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已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置,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 吾不谓然也。

(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其志之尚未也         笃:坚定 B. 诸生不至于此            殆:大概 C. 素无师友之讲习规也            饬:谨慎 D. 而习类尚其故                    因:沿袭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使为善父母怒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B. 必其志尚未笃也     民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C. 而贵能改过     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 D. 世徒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圣人治天下为事者也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B.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C.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D.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4) 下列出自文中斜体字的六句话分编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同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②自当从事于学    ③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④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    ⑤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⑥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一段王阳明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 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C. 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 材料二中王阳明认为龙场有着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②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