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论语十二章》中的内容,按照要求答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孔子的回答中连用“其”“乎”两个语气词有何作用?

【考点】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史记・孔子世家》

(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庄子・秋水》

(三)

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

《韩诗外传・卷六》

(四)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歌,孔子和之。

《孔子家语》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                                   适:到,去 B. 阳虎尝匡人                         暴:欺凌 C. 吾命有所矣                         制:制度 D. 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者       咎:过错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五日               必知疾之所自起,能攻之 B. 匡人如予何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礼乐不讲            譬之如医攻人之疾者然 D. 子路弹琴歌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谋曰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天若是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

B.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贫穷的人,并不是因为人们都取得了智慧。

C. 由,何仁义之寡裕也

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

D. 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

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

(4) 材料三、四都是关于孔子在困境中“弦歌不辍”的记载,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①根据这两则材料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孔子弦歌不辍图”。要求:描写生动,能表现出氛围特征和人物的精神气度。150字左右。

②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孔子“弦歌不辍”的精神内涵,结合现实生活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种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逻辑清楚,150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 , 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      说:同“悦”,高兴 B. 土事不 , 木事不镂        文:花纹 C. 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 君而处身                宗:尊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此,则诸侯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 服之轻重便身            青,取之 C. 然则曷禄夫子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 关市讥不征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 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 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 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②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③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文言文阅读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