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日记中的历史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八月初七日,晴。是晚,见中外报馆传单,知太后复垂帘。
初九日,晴。寂坐楼中,览报,有严捕康长素之说。
初十日,阴。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目为逆党下狱。康长素至吴淞口,为英兵轮所救,否亦被获,盖亦密旨令上海道严缉也。朝局大变。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更革大政,如变时文,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祸。
十四日,微阴。闻奉旨康广仁、谭嗣同等六人,皆于是日正法。
十七日,雨。览报纸,上谕宣布康有为罪状,始知有结党谋徙置太后事。盖先欲剪除太后党羽,故撰密旨,令袁世凯擒荣禄,即以新军入都移宫。袁不从,以告荣禄。荣密奏太后。太后震怒,故降旨严拿。康已遁,仅获其弟广仁及徐致靖、杨深秀、谭嗣同等七人。后徐致靖免死监禁,馀六人皆斩西市。张荫垣亦下狱,有诏戍边。
二十三日,晴。晚,成七绝二首挽谭复生,录之:慷慨悲歌气若虹,志扶赤县有陈同。可怜变法须流血,莫让先生血独红。
二十七日,晴。览报纸,知太后谕,自今取士,复用《四书》文,并诏各处封禁报馆,捕拿主笔者。可叹!
—— (清)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