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③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①体现了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的理念
②有违严格执法的要求,是不作为的表现
③以人性化举措执法,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④不利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①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②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意味着依法治国 ④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202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0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决定7件,以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力量。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4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了现行宪法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时间
重大事件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20年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2022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单独作为一部分,围绕着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能从表格中得出哪些结论?
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运用法治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内容的理解。
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名公民,你将怎样做到与法同行?
从上述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更多中国北斗这样的国家名片?
请你诠释法治的力量。
我国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材料一: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是治国理政、实现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