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空巢老人可分为三种情况: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在老年人中的占比很大,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其中的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老年空巢是个社会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心理学家指出,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还有精神层面的,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国外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的义工制度,就非常值得借鉴。

    (材料二)

        扬州市民政部门的调查显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安全风险是防火意识不强。普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空巢老人家中堆满了破烂杂物。

       67岁的邹伟如在这方面就有一些典型陋习,家中的一角堆满了舍不得丢弃的旧家具、旧衣服,断裂的插座线上缠满了胶布继续使用,他说:“被电击两次才换。”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消防局火调技术科科长童三伏透露,独居老人住宅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为不小心点燃旧衣物、被子,男性独居老人在床上吸烟等。

       记者统计了50例老年家庭火灾新闻后发现,火灾大多是因囤积旧物而起的。湖南长沙草墙湾巷73岁的肖国滨(化名)家中曾遭过火灾,起因便是烟头点燃了老伴收在客厅角落的一堆破衣服,“旧货把家变成了仓库,就埋下了火灾的定时炸弹”。

    (材料三)

       记者在对130位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不良习惯中,排前三的分别是“抗拒吃药”“很少锻炼”“一天三餐的饭一次做”。

   

    河北唐山工人医院张翰茹护师和同事曾对45例空巢糖尿病人进行调查,发现34人曾因抗拒吃药或漏服药物而突发危险,“他们因无家人提醒、自我管控力不高,常自行停药”。

    空巢老人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河北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白亚兵在对272位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8%的人参加锻炼,其比例远低于非空巢老人。

    饮食陋习引起的健康安全问题最易被忽视。山东济宁医学院副教授解瑞宁曾对14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发现有58.6%的人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云南昆明船房小区7岁的艾世秀老人在儿子搬离后常吃素,只是每天中午吃顿米饭,去年下楼时磕碰一下就骨折了,医生说跟营养不良有关。

    (材料四)

    某地记者对当地的空巢老人开展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占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占50.6%。由于与子女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缺乏精神慰藉。

    针对老人时常上当受骗这一现象,江西兴国县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梅生专门做过研究。他发现,这些上当受骗的老人很多都是独居,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很容易相信陌生人突然的“热情”,喜欢跟人拉家常,甚至会在家接待那些陌生人。而湖北武汉武珞路71岁的卞老汉说起自己的受骗经历也是后悔不迭,“我喜欢蹭聊,明知接的是诈骗电话,我也不急着挂断,而是和对方‘贫’几句。有人来推销,我也让他们进屋唠嗑。”

(1) 简要概括(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主要内容。

①(材料三):

②(材料四):

(2)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空巢老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3) 下面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子女但子女远在外地和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都属于空巢老人。 B.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C. 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预计到2050年,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我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D. 心理专家认为,我国在解决老年空巢这一社会问题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
(4)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巢老人家庭发生火灾主要是因为家里囤积了太多旧物品,稍不小心就容易点燃这些物品。 B. 记者在对130位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在他们的不良习惯中,占比最大的是“抗拒吃药”。 C. 河北的白亚兵老师在对272位空巢老人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8%的人参加锻炼,其比远低于正常人群,因此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 D. 山东济宁医学院的解瑞宁副教授曾对140名老人进行调查,发现有58.6%的人存在不良饮食行为。
【考点】
图表信息; 材料探究; 见解表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小文搜集女航天员王亚平相关材料,请你一起阅读,完成问题。

【甲】

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山村,全家靠着种樱桃为生。她耳濡目染着父母的勤劳。从小妈妈就教育她“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认真用功,不然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1997年,17岁的王亚平,经过体检和考试,收到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大学期间,她一边学习知识,一边练习体能,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像是上了发条,时刻紧绷着。除了训练上的压力,还有学习上的。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和自身具备的坚韧精神,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

【乙】

摘星,浪漫约定

2022年4月17日晚,王亚平凯旋后发了第一条朋友圈:出差回家,半年不易!回到地球回到家的感觉真好!

6个月前,王亚平在即将出征之时,也发了一条朋友圈,表示“出差半年”。出征仪式上,一位小女孩喊着“妈妈,加油”挥手道别的画面,深深烙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那是王亚平即将6岁的女儿。王亚平和女儿约定,要给女儿和她的同学“摘星星”回来。

如今,“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兑现了她和女儿的浪漫承诺。拿到妈妈“摘的星星”,王亚平的女儿特别开心。

(1) 材料【甲】的小标题缺失,请你补充完整。
(2) 如果你是王亚平,当你凯旋,你会在朋友圈发一条怎样的信息呢?
(3) 小语同学从课本里的《邓稼先》《太空一日》两篇文章获得了灵感,设计了以下宣传海报,请你参考第二张海报的文字格式,为第一张海报设计宣传文字,并在第二张海报横线处填写合适的人名。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邓稼先①

神舟五号航天员②太空一日里经历突发情况,却沉着冷静,体现了航天员不畏惧牺牲、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

大数据告诉你,宋朝文人是有多想借“东风”

当科技感满满的“数据可视化”邂逅古典的唐诗宋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一组可视化数据作品《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以下简称《宋词》)和《唐女诗人群像》(以下简称《唐诗》)在朋友圈刷屏。该作品由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华网数据新闻部合作,历时半年完成。

团队分析了5.5万首唐诗、2.1万首宋词,用大数据技术解读古典唐诗宋词,意外发现不少隐藏的信息。

大数据显示,苏东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杭州。

这个作品长什么样呢?打开网页版的《宋词》。多处留白,水墨插图,素雅的配色风格,这个作品的风格“整体上是向山水画靠拢”的。

据了解,《宋词》以《全宋词》为样本,为完成这一解读,团队分析了近2.1万首词作、近1330家词人、近1300个词牌名。而《唐诗》作品的基础,则是5.5万首唐诗的数据分折。《宋词》网页版是由诗人行迹图和年代生平图联动的时空图,以及宋词词云图、意象情绪田、韵律图组成的。

在年代生平图中,记者选中代表“苏轼”的折线,根据图示,显示出一条“先平再升又平”的折线

和生平图联动的行迹图上,地图同步出现大小不同的褐点,用线连接,每个点的大小因苏轼踏足的次数决定。这呈现的是苏轼一生的轨迹。从点线图上看,苏轼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宋朝疆域。其中,最大的点所在位置就是杭州城,这说明杭州是他最多造访的地方。

随着页面下拉,映入眼帘的是宋词“词云图”部分。词云图根据宋词词语使用次数分析,使用次数越多的字号越大,颜色越深,位置越居中。记者看到,位于正中的词是“东风”,该词被使用了1264次。排在其后的是“何处”,一共被使用了1157次,排在第三的是“”,在宋词中一共出现1061次。

“我们之前了解宋词唐诗,更多地是一首一首分开理解赏析,而这次的研究让我们可以从大数据层面去寻找诗词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主管张玮告诉线报记者。

此次的研究历时半年,浙大团队和新华网数据新闻部制作完成的《宋词》《唐诗》作品,均以网页的形式呈现,里面包含的信息颇为丰富。其中,信息量最大、制作最为复杂的当属《宋词》作品。

“在传媒行业,如此成熟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可视化数据新闻作品还很鲜见。”张玮说,这也是浙江大学可视化小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的首次尝试。

团队不仅分析了《全宋词》文本表面的信息,还深入挖掘宋词所表达的意象含义,整合成意象情绪图。意象情绪图选取了30个像“月”“酒”等常见的字词,以苏轼、李清照等24位高产词人作为代表。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这些意象词汇所表示的情绪,并将情绪分为五种——“喜怒哀乐思”,然后用饼状图表现出各种字词所表示的不同情绪的比例。比如诗人在写“酒”时,近半数想要表现的意象是怀念和思考。陆游写“红酥手,黄藤酒”,或者晏殊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都是在追忆故人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还有近三成,是类似朱敦儒笔下“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的开怀一笑。

那么,大数据技术是如何从宋词的字里行间体察到词人当时的情绪呢?

首先,团队需要将基本只表示某种特定情绪的典型意象整理出来。张玮说,为了更精确,团队还专门请来浙大文学院博士胡秋研进行了核对。负责数据分析和前端开发的潘如晟告诉记者,他们会用大数据分析上下文,根据典型意象去计算该字词属于某一情绪的概率,得出诗人最有可能想要表达的情感。

简单来说,比如诗人张在的《题兴龙寺老柏院》中写道:“南邻北合壮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其中,“松柏”表达的就是一种“追思”的情绪。再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由“牡丹”和“春凤”想要传达的也是“思”。

当问及这项研究的难点所在,张玮首先提到的是图表的选择。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数据呈现方式,许多图表都是几易其稿。

合适的图表,既要美观,又要能涵盖所需要呈现的信息,同时还要表现得直观,还要与读者进行比较顺畅的互动,这着实让团队贵了不少工夫。据张玮介绍,团队曾尝试用“小山峰”视图去表现词的抑扬顿挫,但考虑到图像重叠影响观感,又不利于摆放意象图像,最后只能作罢。

“人是视觉性的,可视化形式的科普手段,可以把晦涩的古诗词变得通俗易懂,让科普摆脱说教或者沉闷的刻板印象,从而起到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为说。

这项研究定位是科普,因此选择分析的对象也以唐诗宋词最基本的内容为主。张玮说:“这个产品的制作并不是为了得出某一结论,而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探索唐诗宋词的有趣工具。”因此,更多有意思的结论还有待于读者们去发现。

来源:央视网

(1) “在年代生平图中,记者选中代表,‘苏轼’的折线,根据图示,显示出一条‘先平再升又平’的折线,    ①     。”根据文本,你推测①处的内容是(   ) A. 其试图反映的是苏轼一生辗转的地点 B. 其试图反映的是苏轼一生的仕途起伏 C. 其试图反映的是苏轼一生游览的地点 D. 其试图反映的是苏轼一生多变的情绪
(2) 根据下图,文中处横线空格上的词语应该是

(3) 有人说:“既然大数据可以直接分析古诗词,那我们就不需要在平时还要学习甚至背诵这些古诗词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及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