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朝闻道(节选)

刘慈欣

    “有一句话我早就想对你们说,”丁仪对妻子和女儿说,“我心中的位置大部分都被物理学占据了,只是努力挤出了一个小角落给你们,对此我心里很痛苦,但也实在是没办法。”

    他的妻子方琳说:“这话你对我说过两百遍了。”

    十岁的女儿文文说:“对我也说过一百遍了。”

    丁仪摇摇头说:“可你们始终没能理解我这话的真正含义,你们不懂得物理学到底是什么。”

    方琳笑着说:“只要它的性别不是女就行。”

    这时,他们一家三口正坐在一辆时速达五百公里的小车上,行驶在一条直径5米的钢管中,这根钢管的长度约为三万公里,在北纬45度线上绕地球一周。

    小车完全自动行驶,透明的车舱内没有任何驾驶设备.从车里看出去,钢管笔直地伸向前方,小车像是一颗在无限长的枪管中正在射出的子弹,前方的洞口似乎固定在无限远处,看上去针尖大小,一动不动,如果不是周围的管壁如湍急的流水飞快掠过,肯定觉察不出车的运动.在小车启动或停车时,可以看到管壁上安装的数量巨大的仪器,还有无数等距离的箍圈,当车加速起来后,它们就在两旁浑然一体地掠过,看不清了。丁仪告诉她们,那些箍圈是用于产生强磁场的超导线圈,而悬在钢管正中的那条细管是粒子通道。

    他们正行驶在人类迄今所建立的最大的粒子加逮器中,这台环绕地球一周的加速器被称为爱因斯坦赤道,借助它,物理学家们将实现上世纪那个巨人肩上的巨人最后的梦想:建立宇宙的大统一模型。

    这辆小车本是加速器工程师们用于维修的,现在被丁仪用来带着全家进行环球旅行,这旅行是他早就答应妻子和女儿的,但她们万万没有想到要走这条路。整个旅行耗时六十小时,在这环绕地球一周的行驶中,她们除了笔直的钢管什么都没看到。不过方琳和文文还是很高兴很满足,至少在这两天多时间里,全家人难得地聚在一起。

    旅行的途中也并不枯燥,丁仪不时指着车外飞速掠过的管壁对文文说:“我们现在正在驶过外蒙古,看到大草原了吗?还有羊群……我们在经过日本,但只是擦过它的北角,看,朝阳照到积雪的国后岛上了,那可是今天亚洲迎来的第一抹阳光……我们现在在太平洋底了,真黑,什么都看不见,哦不,那边有亮光,暗红色的,嗯,看清了,那是洋底火山口,它涌出的岩桨遇水很快冷却了,所以那暗红光一闪一闪的,像海底平原上的篝火,文文,大陆正在这里生长啊……”

    后来,他们又在钢管中驶过了美国全境,潜过了大西洋,从法国海岸登上欧洲的土地,驶过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第二次进入俄罗斯,然后从里海回到亚洲,穿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现在,他们正走完最后的路程,回到丁爱因斯坦赤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起点——世界核子中心,这也是环球加速器的控制中心。

    当丁仪一家从控制中心大楼出来时,外面已是深夜,广阔的沙漠静静地在群星下伸向远方,世界显得简单而深邃。

    “好了,我们三个基本粒子,已经在爱因斯坦赤道中完成了一次加速试验。”丁仪兴奋地对方琳和文文说。

    “爸爸,真的粒子要在这根大管子中跑这么一大圈,要多长时间?”文丈指着他们身后的加速器管道问,那管道从控制中心两侧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丁仪回答说:“明天,加速器将首次以它最大的能量运行,在其中运行的每个粒子,将受到相当于一颗核弹的能量的推动,它们将加速到接近光速,这时,每个粒子在管道中只需十分之一秒就能走完我们这两天多的环球旅程。”

    方琳说:“别以为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这次环球旅行是不算的!”

    “对!”文文点点头说,“爸爸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带我们在这长管子的外面沿着它走一圈,真正看看我们在管子里面到过的地方,那才叫真正的环球旅行呢!”

    “不需要,”丁仪对女儿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你睁开了想像力的眼睛,那这次旅行就足够了,你已经在管子中看到了你想看的一切,甚至更多!孩子,更重要的是,蓝色的海洋红色的花朵绿的森林都不是最美的东西,真正的美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想象力才能看到它,与海洋花朵森林不同,它没有色彩和形状,只有当你用想象力和数学把整个宇宙在手中捏成一团儿,使它变成你的一个心爱的玩具,你才能看到这种美……”

    丁仪没有回家,送走了妻女后,他回到了控制中心。中心只有不多的几个值班工程师,在加速器建成以后历时两年的紧张调试后,这里第一次这么宁静。

(1) 根据文中信息,给“爱因斯坦赤道”下定义。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3) 文章标题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结合选文,请分析作者用意。
【考点】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英子的绝技

余显斌

张叔的铺子,在小镇边上,临一片湖。游人很多,来了,看湖,看小镇的粉墙黛瓦,还观赏那儿的戏剧。

当然,还要去张叔的铺子,吃千层饼,尤其将千层饼掰碎,放在羊肉汤中,那味道,没得说。羊肉汤,很多人会做。可是,千层饼咋做,大家不会。

有人想向张叔学,张叔就摇着头,说这是老先人传下的绝技,不能外传。张叔老先人,是从北方迁移来的,在北方,就是做羊肉汤,做千层饼的。于是,就将手艺带到了南方。

每次,当张叔这样向学艺的人推辞时,女儿张英如果在旁边,就会白着眼睛道:“自私。”

张叔假装没听见,等人走了,就问:“谁自私?”

张英说:“我爹。”

张叔哼了一声 , 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张叔揉千层饼的时候,不许别人看,关上门,自己悄悄揉着。

张英说:“让我看也不看。”说着,张英就走了。

张英在镇上的工行上班,是那儿的职员,离家不远。不过,最近张英很忙,小镇干部都有了扶贫任务。小镇工行的职员,也都有扶贫对象,张英也有,听说就在镇上。那次,张叔让张英帮一下忙,张英说:“不行,我要去扶贫。”

张叔生气了道:“扶贫,扶贫,以后回家吃饭啊,还是在贫困户家吃饭? ”

张英一笑,对娘说:“娘,爹不许我回来吃饭。”

张婶说:“他敢,他可以藏着他的手艺,还敢不让我闺女回来。”

张英对着张叔一吐舌头,笑着跑了。

几天后,镇上的周友来了张叔家,拿着两瓶酒,还有茶叶,说知张叔喜欢喝几杯,喜欢茶叶,自己就送点来。张叔有点迷惑,这个周友,家里很穷的,今儿个咋的会给自己送这么多东西啊?他就说:“算了,还是拿回去吧。”

张英连忙走过来劝:“爹,人家送的就收下吧,又不是你要的。”

张叔摇着头,坚决不收。张叔知道,周友一定有所求才这样做的。果然,周友就说了,自己也想开个羊肉馆,卖千层饼,想让家里日子过好一点儿,因此,就求拜张叔为师了。

张叔一听,连连摇手:“不行,老祖先手艺,不能外传。”

张英噘着嘴问:“爹,不外传,你想传谁啊?传我? ”

张叔喝口茶,无声地点着头。

张英赌气一般地说:“我不学,你还是外传吧。”

张叔又气又臊,说不出话来,连连对周友道:“不外传,咋的也不会外传的。”张叔说着,将周友的酒和茶拿了,放在周友怀中,将他推了出去。然后,白了一眼张英,气呼呼地道: “白眼狼。”

张英就笑,知道气着了爹,就忙着给爹泡茶,给爹捶背。然后告诉张叔,自己想了,自己如果不学,将来老张家的绝技可能就要失传了。这样,自己就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爹,就是不肖子孙了。因此,自己还是学吧,反正艺多不压身。

张婶听了,笑笑道:“女儿是爹的小棉袄,真没说错。”

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啥时有空了,我教给你。”张英说,今儿个星期天,今儿个就有空,自己跟着爹学吧。

张叔答应了,就传授起张英绝技。

绝技就是一层窗户纸,说起来神秘,捅破了就不神秘了,千层饼就是在和面时,开始和少一点,放在面板上揉一会儿,加上一把面粉,再揉一会儿,再加一把。如此反复,感到差不多了,就擀开放在锅里烙得外焦内软就得了。这样的饼,吃起来一层一层的,很有嚼头。

张英试验了一个说:“容易得很啊。”

张叔点点头说:“不说出去,谁能晓得?”

张英笑着说:“我晓得,坚决保密。”

几天后,张婶去小镇那边去看张英,回来的时候,就悄悄告诉张叔:“那个周友,知道不?就是那天来求师的人,也开起了羊肉馆,也卖起羊肉汤,卖起千层饼,那味道,和你做的一模一样。那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张叔哼了一声 , 道:“我早就晓得了。”

“你晓得?”张婶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张叔。

张叔告诉她,那个周友,就是张英的扶贫对象。他慢条斯理地说:“政府帮助大家脱贫,是件好事,这也是孩子的工作,我们能不支持啊?那样的话,我不就真的自私了吗?”

张婶听了,笑着连连点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03期,有改动)

(1) 文章结尾说张叔早就晓得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说作者在前文做了哪些铺垫?
(2) 仿照示例,分析文中加点词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

示例:张叔哼了一声 , 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写出张叔对孩子的误解很不认同,却不想过多地进行辩解。)

①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

张叔哼了一声 , 道:“我早就晓得了。”

(3) 读完小说,小莉产生了疑惑:“文章写得较多是张叔的绝技,为什么标题是‘英子的绝技’?”请给他作分析。
(4) 张叔因为有“绝技”在身,在“传”与“不传”的纠结中,情节得以推进,个性得到彰显。小棠认为,名著中也写道了不少人物身怀绝技。请你列举一部初中阶段必读名著及相关人物的绝技(或本领),分析其在情节发展及人物刻画上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泠泠风雨声

胡竹峰

       平日偶得闲情,我会看看碑帖里笔墨的旧影心迹,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会,情通自然。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瘦金书我很熟,想起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千字文》《牡丹诗》。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有一年把玩《秾芳诗帖》,看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曾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体之味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始流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慨慷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和,成自然之象。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入世的。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书画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洋洋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字从心出,心惜字形,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战战兢兢进屋来,有人桀骜不驯,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赵佶好诗,好画,好歌舞,好花岗岩,好李师师,好鲜衣骏马,好美食华灯,好梨园鼓吹,好古董花鸟,本是纨绔儿,可怜帝王身,糟蹋了一身才华。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每见瘦金体,总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书法的奇妙在于,每个字的点画构成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动感产生出的墨迹之美,我对书法的兴趣,严格说来是对墨迹的沉迷。

       宣纸上,中国文化轻流徐淌。

       墨迹间,前人气息屡屡不绝。

(节选自2015年4月《人民文学》有删改)

(1) 本文以“泠泠风雨声”为题,有何妙处?

(2)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瘦金体的特征。

(3) 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 阅读选文④至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A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B

有些难过

C

D

(2) 选文第三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3) 请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六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5) 选文第八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 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