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 一:
作为华夏文明的创造物,龙的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传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原始社会,先民崇信它的神力,塑其形以通天;阶级社会,帝王视其为祥瑞,皇家物遍布龙形,民间也不乏龙的影子,民众祈雨有它,端午竟渡有它,节庆社火有它;现代社会,在与世界诸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中华儿女又以“龙的传人”自居……纵观中国历史,在迭代的文化延续中,华夏先民绘龙形、信龙灵、传龙事、冠龙名,龙被塑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标志物。
(选自《百科知识》2024年第1期)
材料二:
中国人对龙的想象和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在中华大地上,龙的图腾崇拜悠久而广泛。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6500多年前用蚌壳摆成的龙形,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C形玉龙,山西衰汾陶寺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的陶制彩绘龙盘。
就出土的铸造、绘画、雕刻文物来看,龙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日渐丰满。据宋代罗愿的《尔雅翼》,龙形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甲】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星光璀璨。从考古发现看,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省濮阳 市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就有了龙的造型。这条龙用蚌壳砌成,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 尾巴像在摆动,考古专家形容这架势如同飞龙邀游沧海。中原在造龙,东北也在造龙,
距今5000多年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只“猪龙”。猪龙模样与蚌龙差异 很大,是用玉石雕刻成的,也称玉猪龙。那时能将玉器制作得如此精美,着实令人感佩。 【乙】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闻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选自《习近平:在二O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