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他主张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人在自然状态下,应当首先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这三期间思想的进步,试把前后期的人物做个尺度来量他一下,便很明白:第一期,如郭嵩焘、张佩纶、张之洞等辈,算是很新很新的怪物。到第二期时,嵩焘、佩纶辈已死去,之洞却还在。之洞在第二期前半,依然算是提倡风气的一个人,到了后半,居然成了老朽思想的代表了。在第二期,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严复等辈,都是新思想界勇士,立在阵头最前的一排。到第三期时,许多新青年跑上前线,这些人被挤落后,甚至已经全然退伍了。这种新陈代谢现象,可以证明这五十年间思想界的血液流转得很快,可以证明思想界的体气实已渐趋康强。

材料四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改革需要新思维,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需要各方人士为改革出谋献策。……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

——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人民论坛》2012年11月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共同点反映的历史状况。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3) 材料三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各指什么?有什么史实依据?

(4) 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角度阐述今天我国形成思想市场的良好条件。

【考点】
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戊戌维新运动;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王夫之与近代船山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自号船山逸老,学者称为船山先生。他青年时代立志改革社会,明亡后起兵抗清,晚年隐居著书,留下的著作有一百多种、四百多卷。他总结明亡的教训,对整个传统文化展开总结、批判工作。他学识极为渊博,对经、史、子、集诸部均有较深造诣,在天文、历数、医理乃至兵法、卜筮、星象等方面,亦有旁通,而且留心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学。王夫之的著作富有批判精神,主张天理寓于人欲,继承发扬易学系统中的朴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气一元论思想。他在哲学本体论与价值取向上判定老庄哲学和佛教理论为“异端”,在思想方法、具体认识方面又吸取其合理认识。王夫之很善于熔铸大量的先行思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博大思想体系。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哲学通史套书》

材料二   近代中国部分学者对船山学研究情况简表

时间

学者

对船山学研究概况

19世纪中期

曾国藩

认为王夫之“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

19世纪晚期

谭嗣同

“为学专主船山遗书,辅以广览博取”。

19世纪晚期

梁启超

对船山学的研究和借鉴,主要是基于维新变法需要,从传统文化里寻找思想资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章炳麟

认为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促使自己从支持改良主义转变成为了坚定的革命者。

20世纪早期

胡适

认为王船山在哲学方面的思想与德国哲学家尼采有相通之处。

20世纪30年代

侯外庐、张岱年等

认为王船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和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从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出发批判继承地研究了王船山的学术思想。

——据刘觅知《近代社会思潮演进格局下的船山学研究》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的历史贡献。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船山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为了扩张天主教势力,一批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除了传播西方基督教宗教文化外,也带来了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在这次中西文明的相遇和交流中,发生过许多冲突,主要是传统礼仪与宗教观念方面的冲突。随着天主教的发展,一些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风俗,引起人民和清政府官员的不满,1723年,雍正下令禁止传教,驱逐大量的传教士。 
材料二: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我我们通常称呼这个国家为中国或中华,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天因地方,而中国则叫位于这块平原的中央。”因此,他向中国士人展示世界地图时,不得不做出修改。“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的两边个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中央。”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阐明观点,并予以论证。(要求:写出所选择的角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