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与传统中国的分水岭。进而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真正始于19世纪末。请结合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层面论证这一观点。
要求:结合史实、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时间
年平均增长率
1894-1911年
6.26%
1911-1920年
4.24%
1920-1936年
3.06%
1936-1948年
-3.28%
史料中的刘坤一刘坤一(1830—1902),字砚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廪生出身,湘军宿将,清末重臣。刘坤一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刘坤一和晚清社会。下表是研究刘坤一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
(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
三年(1874年)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
十四年(1908年)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据《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欧美国家海军技术进步主要有三:第一速射炮,第二军舰高速度,第三无烟火药。除无烟火药外,另外两项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清廷自1885年以后,在思想上丧失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之心,致使整个国防战略发生严重失误。
——摘编自潘向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再检讨》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史料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
《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
《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据图可知,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