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内蒙古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如今的内蒙古经过全自治区各族人民的执着奋斗,绿色基因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在有序铺开,祖国北疆已绘制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从增绿量到提颜值,从护根基到享红利,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不断探索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内蒙古做法的合理性。
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为什么实现上述减排目标需要重视环境道德建设?
①启示我们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②表明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反映出尊重自然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前提
④提示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以造福人类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
③南极格罗夫山上的陨石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共保联治,唱响生态文明“协奏曲”。长三角地区,同饮一江水,安危同相系。客观来说,传统的生态治理方式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同等问题,无法适应协同治理的新问题、新情况。长三角地区尝试筑牢无缝衔接的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共同保护的重要生态屏障,形成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格局,并不断扩大到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综合防治,实现减污、降碳、增长、扩绿的协同发展。此外,长三角地区探索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实现江河湖荡、丘陵山地、近海沿岸等景观的协同保护与开发,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与共享,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协同监管体系以及统一监管执法办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至87.9%;绿色版图不断扩大,10年来全国完成造林约10.2亿亩;天空更蓝,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降到1%以内。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向全球转嫁核污染风险,是无视国际公共利益的极端自私和不负责任之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要求“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日本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有必要采取手段控制海洋环境不受污染。
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径侵犯各国人民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当地时间9月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联合国大会解释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原因和必要性时,大厅内的各国代表突然起身集体离场,只剩下了岸田和极少数西方国家的代表。
在一些地方,猎杀鸟类以牟取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江南某乡村一口面积不大的池塘,聚集了数百只过冬的天鹅。村民们认为鸟儿也有性命,具有灵性,伤害它不吉利。他们拒绝了市场的诱惑,轮流在塘边值班,义务充当天鹅的“保护神”。时而栖息、时而飞翔的天鹅吸引了大量游客,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运用环境伦理的相关知识评价村民对待天鹅的观念与行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