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水面,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作图题
容易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图中
OA
'
是入射光线
AO
的折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
OB
的折射光线
OB
'
大致位置。
作图题
容易
2. 由于光的折射,水看起来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浅。如图所示,人眼在
B
处看到金鱼缸内水底
A
处小鹅卵石的像在位置点,
A
'请画出
A
处小鹅卵石反射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过
B
点的光路图。
作图题
容易
1.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后的光路图。
作图题
普通
2. 有一块上下两面MN与EF相平行的玻璃砖,现有入射光线AB斜射到玻璃砖上,经玻璃砖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为CD(图中没有画出),如图所示。
(1)
画出光线经过玻璃砖的传播路径(注意标出法线);
(2)
证明:入射光线AB与出射光线CD相平行。
作图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作图题
普通
1. 小东在一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将碗移至某一位置时,无法看到硬币,如图甲所示。但如果慢慢往碗中倒水,在同一个位置又能看到碗中的硬币了,如图乙所示。下列图中可以解释该现象原理的光路是( )
A.
B.
C.
D.
单选题
普通
2. 如图甲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能够正确反 甲 乙映图乙中硬币被人眼看到的光路图是
A.
B.
C.
D.
单选题
容易
3.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折射角的大小是
.
填空题
容易
1.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图甲是实验原理图,图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张照片),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入射角
折射角
(1)
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外,还具有的
作用;
(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中时,
;
(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
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
3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当光以
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
。
(5)
在图甲中,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得更大;入射角一直增大,折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请猜想实验现象是_____(选填下面选项中的“A”“B”或“C”)
A.
折射光线在竖直方向
B.
折射光线在水平方向
C.
折射光线消失不见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0°
30°
45°
60°
折射角β
7.1°
20.7°
30°
37.8°
(1)
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外,还具有
的作用;
(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
(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3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
30°(选填“大于”、和“小于”或“等于”);
(4)
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
;
(5)
让这一束光垂直于玻璃射入空气。传播方向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向右偏
B.
向左偏
C.
不偏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我们来看一张有趣的图片.
(1)
如图中的杯子实际装有小球
颗.图片较靠上的两颗小球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
如图中较靠下的两颗小球的直径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的实际直径,这是因为杯子与水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当于
(选填“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
填空题
容易
1.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单选题
普通
2. 位于泸州国家高新区的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秉承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下列涉及的物理知识判断正确的是( )
A.
湖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戴着蓝色玻璃墨镜的游客看见湖面的荷叶是绿色的
C.
高楼在湖面所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烈日当空,湖中水温要比岸边鹅卵石的温度低,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鹅卵石的小
单选题
普通
3. 东湖公园的湖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清澈见底”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填空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