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


(1) 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正确姿势如图所示)。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
(2) 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考点】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燃烧与灭火;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解答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火折子(如图甲所示)是我国古代一种能够随时取火的小巧引火工具,使用时只需取下盖子,然后用嘴一吹,火折子便点燃取火。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利用实验室的常见材料自制一款火折子,并制定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吹气后能快速生火,且不易熄灭

吹气后生火较慢,但不易熄灭

吹气后生火较慢,且较易熄灭

指标二

盖上盖子,火种能保持很长时间

盖上盖子,火种能保持较长时间

盖上盖子,火种很快熄灭,保持时间很短

【查阅构造】火折子一般由筒身、燃芯、筒盖三部分组成,将燃芯放入由金属或竹子做成的筒身中,筒盖上一般打有小孔(如图乙所示)。

【设计制作】项目化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竹筒,然后将粗糙的土纸按照竹筒的比例裁剪下来。接着,将棉花、硫黄、磷、硝酸钾等材料放入土纸中,将土纸卷成竹筒般粗细,松紧度适中,然后插进竹筒中作为燃芯。最后,用火点燃土纸后,再将它吹灭留有火星,立刻盖上竹筒的盖子。

【测试使用】打开火折子竹筒盖子,对土纸卷吹气,土纸卷马上复燃且火焰稳定不易熄灭。盖上盖子后再次打开吹气,土纸卷始终无法复燃。

【评价改进】对照评价表,该火折子“指标一”为优秀,“指标二”为待改进。

(1) 打开盖子,对火折子的土纸卷吹气,土纸卷能重新燃烧的原因是
(2) 在土纸卷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吹气后土纸卷更易重新燃烧,这可能是因为硝酸钾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3) 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使“指标二”达到优秀。
解答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