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1) 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 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考点】
王安石变法; 戊戌维新运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司马光修史

材料 因反对变法,司马光被贬出中央,正是在退居洛阳的15年内,他完成了《资治通鉴》的大部分内容编撰。编纂《资治通鉴》时,他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还参读了野史、文集、谱牒、家传、小说等各种史料320余种。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斟酌取舍的理由。元丰七年(1084年)书成,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序以奖之。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其开篇:

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

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社稷无不泯绝。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是故能_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日: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为开篇。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治通鉴》对研究“三家分晋”的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司马光修史”这一行为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