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 ,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沙鸥翔    集:停息 B. 而或长烟一    空:消散 C. 佳木而繁阴    秀:秀丽 D. 毳衣炉火    拥:裹、围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心旷神怡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 喜洋洋者矣    真无马邪 C. 往,暮归    不义富且贵 D. 山间四时也    太守乐其乐也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了,(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了,(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C.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段选文的景物各自特点鲜明。甲文描绘的洞庭湖上春意盎然,乙文描绘了山间朝暮与四季的景色变幻多姿,丙文描绘西湖雪景清纯洁净。 B. 三段选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独往湖心亭看雪”,都从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 三段选文景中含情,情感有别。甲文迁客骚人览明媚春景而喜,乙文作者因山水而陶醉,丙文的冰雪世界映射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坚守。 D. 三段选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落”“出”,写冬季特点;丙文用“粒”“芥”,写出人、物清晰可辨。
【考点】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乙】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为禽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范蠡(lǐ):人名,越国大臣。②籴(dí):买进谷物。③夫差:吴国君主。④禽:通“擒”,捉住。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生于忧    而王何    不思后    敌国外 B. 棋不定    于鱼盐    国上下    不胜枚 C. 才轻    郁郁欢    鳏孤独    轻诺 D. 于吴    丰衣足    不裹腹    锦衣玉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 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 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 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4) 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清,亭亭净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 “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 “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 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 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 “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 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4) 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 , 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问              奋不 B.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头            以身 C. 驽钝                    再而衰,三而            尽全力 D. 至于斟酌损                香远清                  精求精
(2)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 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4)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 ,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饘(zhān):稠粥。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