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殊

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寒冷,年平均气温-25o℃;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o℃,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一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相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 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奇丽风景。

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全部生物,更吞噬过不少英勇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事实上地表却很坎坷,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妙的造型。

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凹凸低,让人晕头转向。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特别松软,人走过去, 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

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疆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列。南大洋贯穿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疆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犹如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披荆斩棘。

即使在夏季,海里依旧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疆,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别。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觉,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妙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须要水面比较安静、同时气温又特别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 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菱角,又因低温接着凝聚,最终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态,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起先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特别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溶化过程中, 因重心变更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欣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嘉奖。

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接着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殊策划--极之风景。

(原文有改动)

(1)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南极风景很特殊的?
(2) 请简要概括文中海冰的特征,并详细说说作者是如何对海冰特征进行说明的。
(3) 文中第6段加点的词语“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
【考点】
平实性说明文;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语言分析; 把握作者的见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新闻发布: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4月2日下午,该所“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首个科考航次返回海南三亚。作为该航次重要成果之一,我国科研人员在南海海底发现一个鲸落生态系统。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对于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如何维持深海生命的机制、促进我国深海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

据悉,本航次执行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承担的“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项目。其间,科研人员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谢伟副教授介绍,此次发现的鲸落,附近有数十只白色铠甲虾、红虾以及数只鼬鳚鱼,尾部甚至可以观察到有鼬鳚鱼在撕扯肌肉。这表明它尚处在第一个阶段,推测很有可能是一只死亡不久的鲸,具有长期观测的价值。

(2020-04-09 中国自然资源报网)

科普一下:什么是“鲸落”?

“鲸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鲸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意思。在研究中,鲸的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被生物学界统称为“鲸落”。

鲸一直有着“海上霸主”的威名,它的死亡甚至也足以成为一场盛大的献祭。如果把深海的海底比作荒漠,与深海热液、冷泉一样,鲸落如同荒漠中的“绿洲”。

(2020-4-16 科技日报)

热点一:“鲸落”是如何形成的?

TS16航次科考队队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教授赵牧秋向记者描述了鲸落的4个阶段。

首先,鲸沉入海底时,最初尸体上的大量蛋白质和有机物会吸引鲨鱼、盲鳗、甲壳类生物前来。它们以鲸落中的柔软组织为食,如果鲸的体形足够庞大,鲸落上的蛋白质可供这些生物食用4~24个月之久。另外,鲸脂的热量极高,在鲸落被海洋生物们完全吞食、分解的漫长过程中,肥腻的鲸脂包含的能量会细水长流地变成推动海底生态圈运转的“燃料”。

接下来,轮到一些多毛类和甲壳类无脊椎动物登场。这些“机会主义者”能够在短期内适应所处环境并快速繁殖。它们一边从鲸落中获取食物,一边又将其作为居住场所,在这里繁衍生息。

随后,大量厌氧菌会在鲸落中滋生、蔓延。它们进入鲸骨和其他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并与海水中溶解的硫酸盐结合而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的氧将硫化氢氧化以获得能量,与化能自养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重要的能量补充。

最后,当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鲸骨的矿物遗骸又会以礁岩形式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比如,充满生机的珊瑚礁。

(2020-4-16 科技日报)

热点二:自然鲸落的数量为什么如此稀少?

自1977年,美国海军的潜水艇第一次在深海中发现了鲸的骨架,随后直到1987年,美国科学家克雷格·史密斯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鲸尸体形成的生物群落。直到现在,人类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的数量,不超过50个。

生命消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为什么人们发现的自然鲸落的数量如此稀少?首先,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鲸被捕杀或者由于受到声呐干扰而搁浅的数量增多,海洋中鲸类数目急剧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其次,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世界自然保护同盟鲨鱼专家组委员王亚民表示,鲸落是一种偶发的自然现象,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由于无法及时预测一头鲸什么时候死亡、什么时候沉入深海海底,因此,鲸落的发现除了与深潜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关,还有很大的偶然性。

(2020-4-16 科技日报)

(1) 以下关于“鲸落”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研究中,鲸的尸体、坠落的过程,被生物学界统称为“鲸落” B. 因为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快速发展,所以科研人员在南海海底发现了鲸落。 C.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的鲸落很可能是一只死亡不久的鲸,具有长期观测价值。 D. 人类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的数量稀少,只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
(2) 以下关于“鲸落”的形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鲸落沉入海底后,鲸落上的蛋白质可供鲨鱼、盲鮼等生物食用4~24个月。 B. 一些多毛类和甲壳类无脊椎动物,一边从鲸落中获取食物的同时,一边又将其作为居住场所。 C. 大量厌氧菌会在鲸落中滋生、蔓延,并分解其中的硫酸盐,并与海水结合产生硫化氢。 D. 当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会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形成充满生机的珊瑚礁。
(3) 以下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鲸落,万物生,对漆黑的深海而言,鲸落是一份极其贵重的礼物。 B. 从1977年发现鲸的骨架到1987年发现鲸尸体形成的生物群落,科学家们前后经历了十年。 C. 鲸落是一种偶发的自然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海洋环境都能够形成自然鲸落。 D. 鲸落从形成到完全分解期间,其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的分布会发生改变。
(4) 结合材料,概括“鲸落”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黑土地上崛起中国石墨之都”

--鸡西石墨产业加速高端化、整合化集群发展

①"百年煤城"鸡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为国家输送原煤10亿吨以上,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煤炭产区。

②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鸡西清晰地规划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原矿开采到石墨新材料产业布局,步履不停,稳扎稳打,2014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墨之都”称号。在这个位列黑龙江四大“煤城”的城市,经济发展不再单靠向下挖掘,一批石墨产业相关企业和项目正在此落地,一座"中国石墨之都”正在黑土地上崛起。

③石墨是我国优势矿产,具有润滑性、易导电、耐高温等特点,是高新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矿产资源。

④据了解,鸡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鳞片石墨蕴藏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10亿吨,大鳞片品质石墨占比50%以上。资源埋藏浅,易开、好分选、理化性能稳定,工业利用价值高,资源供给充足。丰富的石墨资源、优越的石墨品质、雄厚的产业基础,夯实了鸡西石墨新材料产,发展的基础。

⑤大鳞片墨特性易剥离、好分选,在发展柔性石墨、耐火涂料、机械润滑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更是生产天然石墨烯的优质原料,工业利用价值高,这也是很多石墨产业项目在落的原因。

⑥企业生产的可膨胀石墨,膨胀倍率高、质量稳定,在日韩等国家阻燃材料市场深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目前,鸡西市石墨生产企业已发展到66户,年处理石墨矿石能力750万吨,精矿粉产能62 万吨,深加工制品产能61.5万吨。

⑦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石墨作为新型高效能源器件生产的关键原料得到大量应用,鸡西市打出促进产品产业链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关键技术人才等政策“组合拳”,石墨产业链不断延伸。

⑧围绕增链、补链、延链、扩链,鸡西市形成了绿色智能采选、耐火材料、蓄能材料、膨胀石墨材料、超硬材料,特种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尾矿综合利用、石墨机械设备等9个产业链条。2023年,全市石墨碳材料产值达到60.6亿元。

⑨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石墨工业园区的产品展厅内,一颗颗培育钻石在灯光照耀下光彩夺日。这种培育钻石是由组装好的石墨合成块,经过大型六面顶压机的加工,在上千摄氏度以及特定的压力环境下生成的。

⑩2008年以来,鸡西的石墨企业先后跨越石墨提纯、工业金刚石、人造钻石三大领域,致力于超高纯石墨粉及其上、下游产品开发,见证了鸡西这座“煤城”向石墨产业的转型之路。

①据了解,2023年鸡西开复工石墨产业项目20个,完成投资25.4亿元,鸡西现有石墨纸、负极材料、高品级钻石、石墨电极、石墨烯等25种深加工制品实现产业化,石墨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整合化发展方向加速迈进。

 (摘自2024-03-25《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析众多石墨产业项目在鸡西落地的原因
(4) 阅读文章,选出不符合原意的一项(  ) A. 石墨可以变成钻石,鸡西有这种原材料和技术。 B. 鸡西蕴藏的石墨大部分是大鳞片石墨。 C. 石墨是我国优势矿产,是高新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矿产资源。 D. 培育钻石是由组装好的石墨合成块,经过大型六面顶压机的加工,在上百摄氏度以及特定的压力环境下生成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27年下降75%,飞行昆虫数量骤减为哪般

①近日,据外媒报道,德国科学家对全国63个保护区进行纵向研究后得出结论:在过去27年里,德国飞行昆虫总数下降了75%。

②报告称,研究的目的是测算所有飞行昆虫的重量,并以此来衡量“飞行昆虫生物量”。科学家们对沙丘、草原以及森林等地区进行了调查,在27年的时间里,他们利用帐篷收集了超过53.5公斤飞虫。尽管在得出结论之前,他们预想到飞行昆虫数量会有所减少,但如此极端的减少量“令人感到担忧”。

什么杀死了飞行昆虫

③在研究不同的德国保护区时,所有热点地区都有类似的下降趋势,这表明昆虫数量减少与景观变化无关。并且科学家们也不认为气候变化是有效的解释,模拟显示,全球气温上升应该会促使飞行昆虫数量增加,因为昆虫生物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飞行昆虫数量急剧下降?

⑤德国研究人员表示:“农药使用、全年耕作、使用化肥增加以及农艺措施频率更高等,可能是飞行昆虫数量减少的一个合理原因。”

⑥对此,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主任、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指出:“灯光的使用,会在夜间吸引昆虫飞到光线非常强的地方,这也会杀死它们。”的确,近期《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人造光源以年均6%的速度在增长,这显然已经对动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夜间授粉昆虫通常会受味道吸引,但视觉刺激也很重要,夜间昆虫的眼睛通常对光很敏感。它们可能被夜间的人造光源晃得眼瞎迷失方向;另外一些则可能被光线所吸引,分散了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⑦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昆虫多样性的下降,可能也与城市景观隔离程度有关。以象鼻虫为例,一旦被城市隔离带孤立在一处单一的绿地中,不仅无法与同类沟通交流,万此地可吃的食物没有了,想要“翻山越岭”找到另一处“绿洲”,对弱小的昆虫来说其难度非常之大,它们往往在搬家觅食的途中就累死或饿死了。并且城市中遍布的水泥地面,也令昆虫根本无处化蛹。

昆虫大量消失有何影响

⑧“如果蜜蜂丛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4年。”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其实除了蜜蜂,地球生态系统里没有蚂蚁、蝴蝶、蜻蜓、苍蝇、蟋蟀等其它昆虫的后果也是非常危险的。

⑨从传粉的角度讲,昆虫是非常重要的,80%的开花植物都需要动物来传粉,而昆虫又占据了这些传粉动物的大多数。因此,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整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都会受到巨大影响。”解焱强调,而且飞行昆虫不仅帮助植物授粉,还是其它物种的食物来源,其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以它为食的鸟类及哺乳动物的生存。

⑩在解焱看来,昆虫之间是互相抑制的,如一些天敌昆虫,其控制着其它食植昆虫的数量,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这些天敌昆虫的数量迅速下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出现问题。

急剧减少的又何止是昆虫

⑪昆虫虽然小,但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却非常大,并且其在种类数量上也比较好统计,因此人们对昆虫数量的减少格外关注。事实上,除了昆虫,大部分自然保护地的物种数量都在减少,从大型的兽类、乌类到水里的鱼类,甚至是生存在土壤里面的土壤动物的数量也都在大量减少。说这些话时,解焱觉得很惋惜,也很无奈。

⑫研究显示,全球大约20%的脊椎动物被归为“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之列,包括25%的哺乳动物、13%的鸟类、22%的爬行动物以及41%的两栖动物。大约33%的软骨鱼(诸如鲨鱼、鳐鱼、灰鳐等)和15%的硬骨鱼濒临灭绝。每年平均有52种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类朝灭绝上移一个等级。有些科学家认为,世界正在进行“第六次大灭绝”,人类要为此承担主要责任,并应尽快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1) 什么原因导致飞行昆虫数量急剧下降?
(2) 文中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说它的作用。
(3) 文中第⑫段中加点字“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思路。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