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同学们在准备展板的过程中,查阅了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的相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踢毽子又称毽球运动,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有人认为,踢毽子的起源与古代的蹴鞠(cù jū) 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鞠指古代的一种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逐渐演变成了踢毽子。传统的毽子大多由鹅毛、公鸡毛制成,这便是今日最常见的毽子的雏形。
历史朝代 | 发展情况 | 相关事件 |
汉 代 | 已经出现 | 由于女子力气小,便在鞠上系绳去踢,形成了“系线之鞠”。 |
南北朝时期 | 开始盛行 | 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巧妙地踢毽子了。 |
唐宋时期 | 更加风行技巧更高超 | 《事物纪原》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鞋(jiān) 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剪刀、拐子各色…… |
明清时期 | 更为普及 技艺大为长进 | 清朝末期,踢毽发展至鼎盛时期,参与的民众遍布各个阶层,人数甚是庞大。他们不但将其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法宝,还把它与传统的放风筝、书画等活动等同待之。 |
至今,踢毽子仍然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老少皆宜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项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能够活动筋骨,增强体质,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同姿态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材料二】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四种:盘踢、磕踢、拐踢和绷踢。
盘踢需要一腿站立支撑,另一腿厨膝外展,向内向上摆小腿,用踝(huái)关节内侧踢毽。等毽子落到膝盖以下的位置时,抬脚再次踢起。盘踢时,可以单脚持续踢,也可以双脚轮流踢。
磕踢时,先用手抛起毽子,然后提起大腿用膝关节将毽子磕起。磕踢时要注意微收腹、稍挺胸,小腿自然下垂,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做到脚形不勾也不绷。磕踢特别适用于毽子下落时距离身体很近的情况,是盘踢的有益补充。
在四种基本踢法中,有一种可以照顾到身体外侧和斜后方的一定范围,这种踢法就是拐踢。拐踢时大腿要放松,小腿发力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足内侧平行于地面,大腿向内扣,用踝关节外侧踢还有一种踢法叫绷踢。绷踢时,大腿要向前抬起,上身略微前倾,小腿向前摆动,髋(kuān)关节和膝关节都要放松,踝关节要发力。在踢击的一刹那,毽子会被猛然用力的踝关节一绷而起。这种踢法能够救起即将落地的毽子。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还结合以上四种基本踢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花样踢法,包括接落、绕转、穿插、跳踢、头顶等,使踢毽子成为了一种优美的技巧运动。不仅如此,各种花样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演变,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变化。在花样踢法中,毽子随着踢毽者的脚、腿上下翻飞,左右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而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材料三】
踢毽子能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踢毽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毽子不落地并完成各种花式踢法,需要手、脚、肩、肘(zhǒu) 等部位的协同工作。经常踢毽子,可以强化身体的协调性。
踢毽子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踢毽子时,腰胯(kuà)及下肢的肌肉群会进行收缩运动,这会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从而扩大肺活量并增强心肌力量。这样的运动不仅使心脏跳动更加有力,还能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踢毽子能够放松身心。它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踢毽子对于腰部和腿部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休闲活动。
【材料四】
2024年5月18日上午,第七届京津冀建友联谊大会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馆火热举行。在一首首优美的乐曲声中,毽子仿佛一群白鸥在馆内上下翻飞。其间,叫好声和掌声不断交织,热闹非凡。
建友联谊大会活动在形式上继续采用展演的方式,不设评委,也不打分。在现场乐队的伴奏下,各代表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技,后跳打、剪刀腿、双侧缠绕……形式新颖,非常具有观赏性。小小的毽子被民间高手们踢得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每当毽子险些落地的刹那间,总有技艺高超的选手敏捷地冲上去力挽狂澜,把毽子瞬间救起。时不时出现的精彩场面扣人心弦,选手和观众的叫好声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