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垃圾分类

材料二:____

①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②减少污染。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垃圾还可以减少危害。

③变废为宝。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亿~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千克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

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

材料三: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曲翔)站在屏幕前刷一下脸,智能垃圾箱即自动开启,村民们将厨余垃圾、旧衣物、塑料瓶、废玻璃等分类投入,机器称重后积分自动计入家庭账户,积分可以兑换日用品,这在浙江省衢州市的农村已不是稀罕事。隔着玻璃站在一座偌大的垃圾山前却没闻到一丝异味,工作人员坐在驾驶椅上推拉操作杆,两个巨大的抓斗把垃圾投入焚烧炉投料口,产生的电力源源不断并入电网,这是衢州市对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一个缩影。

(1) 给材料二取一个题目,填写在横线上。
(2) 下列垃圾投放错误的一项是

A、可乐瓶——可回收物

B、橘子皮——其他垃圾

C、烂菜叶——厨余垃圾

D、废日光灯管——有害垃圾

回答这个问题,我阅读的是材料

(3) 对于新华社的报道,有市民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了,没有必要,智能垃圾箱也是多此一举。请结合相关材料,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分点阐述。

我的看法:

我的依据:

【考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非连续文本阅读

重阳节

【材料一】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里,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祭祖与举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这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更加推崇尊老、敬老,重阳就又被称为“老年节”。

【材料二】

关于重阳节,有很多神话传说。

古史上说轩辕黄帝最后驭龙升天了,老百姓舍不得他,奔走呼号。黄帝驭龙升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这一天,人们都登高而望,希望能望见黄帝乘巨龙归来。

汝南人桓景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到人间走一走,把瘟疫带到人间,于是,他上山向费长房学习仙术。一天,费长房告诉他农历九月初九家乡有难,让他赶回家乡救百姓。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给每个人分了一片茱萸叶,又让每个人喝一口菊花酒,然后他独自回到村中。瘟魔上了岸,窜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只好进村,等在村中的桓景用青龙剑杀了他。

【材料三】

在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山东省昌邑北部的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陕西省的西乡县在重阳节的时候,亲友以菊花、菊糕为礼物相互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河南省的开封市自198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开封菊花花会。

【注释】①中国开封菊花花会:2012年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

(1) 以下关于重阳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重阳节始于传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习俗。 B. 重阳节那天,自制一张画有菊花的贺卡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表达浓浓的祝福。 C.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核心文化价值没有变。 D.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重阳节作为老年节加以纪念。
(2) 以下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不正确的是(    ) A. 吃辣萝卜汤 B. 口采茱萸 C. 赛龙舟 D. 登高
(3)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因此,王维想象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孟浩然与朋友约定
(4) 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么规定的重要意义是
(5) 【材料二】中的两则神话传说分别是:(1)黄帝驭龙升天;(2)
(6) 【材料一】告诉我们:“九九”谐音是“久久”,寓意;【材料二】主要介绍重阳节的,【材料三】主要介绍重阳节这一天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列非连续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消息,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民不到3亿,然而,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剧增,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近60%。

ㅤㅤ【材料二】调查中,9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大大方便了人们学习、研究、工作、交流和娱乐。

ㅤㅤ【材料三】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许多人认为,过度上网存在许多弊端。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泡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网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ㅤㅤ【材料四】某班同学对“互联网影响人们生活”进行了一次调查,列表如下:

“互联网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表

项目

面对面沟通

看纸质书

写信

外出参加聚会

做运动

打电话

比例

37.7%

56.5%

69.1%

30.0%

46.8%

36.9%

(材料来自互联网)

(1)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 过度上网可能导致人们变得内向、、缺乏创造性、和情绪低落。
(3) 根据材料四的表格,写出调查结论。
(4) 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60%。 B. 许多调查显示,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了。 C. 互联网使人们不能面对面沟通。 D. 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等。
(5) 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请给你的同学提几条建议。(至少两条)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讲述“中国故事”

【材料一】

①我们要知道怎么讲好今天的“中国故事”。访华的外国人惊叹,“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关注中国的外国媒体惊叹,“中国已成全球最稳定繁荣的经济体”;据国务院统计,中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②这几年,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庞大的高速公路网和让世界惊叹的高铁网。我们的南水北调工程、南海岛礁建设,也让世界叹为观止。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便列举一下:天宫遨游、蚁龙探海、天眼探空、墨子传信、月球取壤……中国科技厚积薄发,正在绽放新的奇迹。

【材料二】

殷玉珍,普通的农家妇女,多年来未走出过小村庄,却成了世界名人。她从20岁起,用30多年时间,绿化了7万多亩沙地。王继才夫妇用32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开山岛,让守岛报国的坚定信仰始终在心中闪光,让五星红旗在岛上高高飘扬。疫情期间,山东日照环卫大爷捐赠12000元……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每天都在上演普通人精彩的故事。

【材料三】

网友1:我觉得“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交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题。

网友2:今天,我们是讲故事的人,同时也是写故事的人。

网友3:用奋斗把自己的故事写好、讲好,每个人都将成为时代的主角,中国故事也必将更精彩。

(1) 围绕“中国故事”这个主题,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哪个材料?
个人感悟国家成就典型人物事迹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 【材料二】选择了不同事例来讲述中国故事,请试着概括:
(3) 阅读时,可以对文章中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或是对文章的写法作批注。请选择一个角度,针对【材料一】作批注。

角度:

批注: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