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考点】
声音的产生; 声速; 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超声波与次声波;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未知
容易
基础巩固
变式训练
换一批
1.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多选题
容易
2. 倒车雷达是汽车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由超声波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
A.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回声测距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多选题
容易
3.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些( )
A.
放在钟置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D.
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的对话
多选题
容易
1. 小明去眼镜店用如图所示的超声波清洗机洗眼镜,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低
C.
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D.
超声波能对眼镜进行清洗是因为其能传递能量
单选题
容易
2. 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由声源的
而产生的。
填空题
普通
3. 人敲鼓时,鼓槌每秒敲击鼓面的次数不足20次,因此小明认为此时敲鼓发出的是次声波。小张不赞同,提出了以下观点用于反驳小明的观点,其中
不合理
的是( )
A.
人耳是无法听到次声波的,所以鼓声不是次声波
B.
人敲鼓的频率不等于鼓面振动的频率
C.
次声波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鼓声不会,所以鼓声不是次声波
D.
实际上,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大于20次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