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③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②       、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图1尧皇让贤                  图2大禹治水

(1)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中国古代史“早期农业部落居民”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①②③的内容。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图1中的“尧皇“把位置让给了谁?这种“让贤”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图2中的大禹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
(3) 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考点】
原始的农耕生活; 炎帝和黄帝; 禅让制; 大禹治水;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 700 米,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 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版)

【示例】

观点:良渚古城规模宏大。

阐释: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综上所述,从良渚古城的面积大小和影响范围可见,良渚古城的规模宏大。

(1) 请在材料中任意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参照示例,对观点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释,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