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35年8月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
(1)对失业者、老人、病人和无丈夫的母子户,每年发给最低救济金;
(2)由联邦按雇主支出工资额征税,所得款项作为失业保险基金;
(3)同意建立保险制度的州,可抽取这笔税的90%供其支配;
(4)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构成工人的老年保险金,到65岁以后可领退休金。
——摘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评价美国《社会保险法》。
材料: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梳理出经济发展脉络:
国家宏观调控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赫鲁晓夫改革
经济全球化
中国改革开放
世贸组织
福利国家
欧共体
中间阶层
跨国公司
从表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阐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述要运用所选的关键词,史论结合。)
--据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编撰
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一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借鉴中国古代文官考选制度并将其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时期的文官制度则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经验。1870年,英国格莱斯顿委员会颁布的文官改革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制度。这改变了过去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文官的录用必须依法办事,出身和靠山不再成为当官的唯一条件,个人的才能和勤奋程度成为文官录用的重要因素。北洋政府时期,一方面推行考试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同时又实行特擢、任命、甄别甄用等传统的封建用人方式。这虽然满足了民国初年各地对行政人才的大量需求,其政权的封建性同样渗透到文官制度中,造成官场上任人唯亲的公开化、合法化,吏治腐败甚为严重。
——摘编自王菲《北洋时期中英文官制度辨异》
材料二 面对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的“滞胀”和政府开支庞大,1979年上台执政的保守党党魁撒切尔夫人认为这是文官制度积弊甚深造成的。此时,英国文官队伍总数达73.2万人。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到1990年撒切尔夫人政府结束时,英国文官总数已削减到56.2万。1981年英国文官为增加工资举行了全国性罢工,增设文官事务办公室,并由其亲信大臣单独负责,限制文官工资的增加。另外,撒切尔夫人在批准任命高级文官时,若支持保守党,往往会得到重用。
——摘编自周金昭《英国政府文官制度改革回顾》
材料一 1946年意大利举行全民公投,确立了共和制。随后,国内的亲美派战胜了左翼势力,实行自由市场体制和对外开放政策。意大利利用国库资金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力发展国家控股的大企业,但效果不佳,后来逐渐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获成功。为了促进相对落后的南方发展,1950年成立了“南方基金会”。同时,来自南方的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北方,增强了其产品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农业也因改革而焕发了活力。1951年参与了欧洲煤钢联营,到1957年其与联营成员之间的私人贸易中,9%实现了自由化。1950年后的12年间,其出口额年均增长12.3%。朝鲜战争爆发又进一步刺激了出口。
——摘编自胡世龙《意大利经济奇迹回放》
材料二 法西斯统治严重遏杀了意大利民间经济活力,二战的破坏及战争赔款又让其雪上加霜。令人惊讶的是,1950年意大利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水平,从1951年开始直至1963年出现了年均5.8%的高速增长,13年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1%。1951—1960年其国内总产值与人均国内总产值年均增速均超过了英、美、法、荷兰和瑞典,仅次于日本和西德。这让其从较为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发展成欧洲主要工业国之一、被称为“意大利经济奇迹“。
——摘编自戎殿新《评战后意大利的经济奇迹》
材料: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