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1(主反应):(异丁烯,g)
反应2(副反应):2
保持压强为100MPa不变,向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V(异丁醇)的混合气体(不参与反应),平衡时所得异丁醇的转化率、异丁烯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体积
投料
200℃时
HCl平衡转化率
400℃时
容器I
1L
4mol HCl(g)、1mol O2(g)
90%
75%
容器II
2L
Xmol HCl(g)、2mol O2(g)
α1
α2
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c(NO2)
c(NO)
c(O2)
Ⅰ
0.6
0
0.2
Ⅱ
0.3
0.5
Ⅲ
0.35
反应I:
反应II:
则。
①乙苯平衡转化率相同时,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填“高”或“低”)。
②实验发现,相同温度下,当投料比远大于10:1时,乙苯的消耗速率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①机理一可表示为下列两个基元反应(表示催化剂),请补全反应ii:
i:
ii:。
机理二认为乙苯在催化剂表面先发生反应I,再发生反应II。
②用代替乙苯,分别在催化剂A和B表面进行模拟实验,以验证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实验前,两催化剂均吸附有少量;实验中,两催化剂表面依次通过。用质谱仪对气相体系中各物质进行实时检测结果如下表。其中“+”和“-”分别表示检测到和未检测到相应产物。实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种类
A
B
通入的气体
CO检验结果
+(结果a)
−
+(结果c)
+
检验结果
+(结果b)
+(结果d)
已知:i.Ar不参与反应,且不与催化剂作用;
ii.质谱仪工作时,有少量产生于质谱仪中的分子碎片。
实验中检测到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果结果 , 结果结果 , 结果结果。由此可推测,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主要存在机理(填“一”或“二”);通入后,气体检测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在催化剂B作用下上述机理的存在,同时进一步排除了另一种机理,试加以说明。
方法I: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
②
电极上电极反应方程式:。
在水溶液中、和物质的量分数pH关系如图4所示,则c点(1、3两条线的交点)溶液。
反应I:(g)+H2(g) (g) ΔH1=-100.3 kJ·mol-1
反应Ⅱ:(g)+H2(g)= (g) ΔH2= -109.4 kJ·mol-1
反应Ⅲ:(g)+ (g)2 ΔH3
已知选择性指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量在全部所消耗原料量中所占的比例。回答下列问题,
该氢化体系制环戊烯的最佳温度为 ;30℃以上时,环戊烯的选择性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反应活化能减小
①曲线B在T1温度下恰好达到平衡时的点的坐标为(m,n),则m2(填“>” “<”或“=”),由图象计算n的取值范围是。
②T2温度下,若某时刻,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5倍,则此时v(正)v(逆) (填“>”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