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共 8 题 ; 1人浏览 ; 九年级上学期
2024-10-29
一、积累与运用(共1题,共25分)
1.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 右图是小雨展示的“奋”字的金文写法。奋,金文字形从隹、从田、从衣,分别为鸟、田地、衣服之象,意思是:。 

(2) 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奋”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横线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奋”字的词语。

“奋”的本义

“奋”的引申义

含“奋”字的词语

鸟振翅飞起,高飞、疾飞

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努力

奋斗

振作,振动

提起,举起

(3) 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小雯写的是“海到无边天作岸”。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下图)。
(4) 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一切景语皆情语。《商山早行》描绘诗人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枳花明驿墙”;《长沙过贾谊宅》写萧条冷落的景色的句子是“,寒林空见日斜时”;《月夜忆舍弟》中描写边塞秋景图的句子是“戍鼓断人行,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醉翁亭记》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写春夏景物的特征的句子是“ ,佳木秀而繁阴”;《湖心亭看雪》描绘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画面是“大雪三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 ”。

(5) 小雨搜集了关于“自强不息”的诗词名句,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强不息”的内涵。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 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①容易读错的字:A.箱箧( jiā) B.自惭形秽(suì)

②容易写错的词:A.鸠占雀巢 B.雾凇忼砀

③容易说错的话:A.赞人见解说愚见 B.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综合性学习 普通
二、阅读与鉴赏(共5题,共75分)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A( )。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 , 总管王都中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 B.( )!”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 , 都中C( )得免。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

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元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

(1)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选项

文言词句

方 法

释 义

A

于下等减价十之二

课内迁移法: 饮少辄醉

B

使民就粜

查阅词典法: ①用; ②派, 差遣; ③让,令,叫; ④假若; ⑤奉命办事的人;

 (填序号)

C

我辈当妻子以代公偿

参考成语法: 卖官鬻(yù)爵

D

行省方

联系语境法

(2) 请将“乃”“也”“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3) 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

(4) 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

(5) 甲文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乙文王都中擅降米价救灾,惹怒上司。两选文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请结合文段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文言文阅读 普通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读书不觉已春深

李晓霞

    ①在很多人眼里,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枯燥的事情若是放在春天里去做,也会变得无比地美妙起来。 

    ②古人有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春天里读书,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捧一本书坐在春光里,让求知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畅游,其情其景,自是妙不可言;春风习习,任思绪在书里书外飞翔,其姿其态,当属惬意无限。

    ③常听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年龄大了,再怎么读书都还是个记不住。而我想说的是,读书一定要有一颗纯粹之心,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思想顾虑或精神负担。因为,书对一个人的塑造和改变,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如久居花室的花匠,虽身染花香却并自知,但每当他从旁人面前经过时,人人都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幽幽花香。所以,读书只管去读就好。只要摒弃杂念、抱着修身养性的目的去读书,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去读书,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饱学之士。

    ④还有朋友向我吐槽,说再怎么努力都写不出好文章,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简直比生个孩子都要困难。其实,文章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写出来的,它是书读多了之后的一个自然流淌;而读书又是个慢功夫,不可能出现看了几篇文章就能出口成章的神效,也不会收到读上几本书就能下笔如有神的奇果。读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去读书,总有一天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而且,读万卷书后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⑤读什么书、如何去读,是许多人经常困惑的问题。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都是读古籍、读经典、读名著,而不是阅读那些鸡汤类的文章,也不是去读那些碎片式的文字,更不是拿着手机进行浅表性的所谓的阅读。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所涉人物)、通其典(所列典故)、解其事(相关事件),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延伸。

    ⑥热爱读书的人,总能从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且能获得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勇气。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心态;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身在幼年还是时至迟暮,也不管其年方几何,他的生命必然是“时时有诗意,处处皆春季”。 

    ⑦读书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人变得很单纯、活得很快乐:可以让人精神独立、思想丰盈;还可以让人心胸更开阔、眼界更高远。读书也许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它可以让人避免很多是非,不至于陷入家长里短的泥淖中;它能让人在面对柴米油盐的俗常生活时,还能拥有风花雪月的高雅情怀……一人读书,塑造的是自身;人人读书,改变的是社会。

    ⑧有道是:书香绕身,不惧双鬓雪染;有书为伴,任其沧海桑田。

(选自《山西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诗句为标题,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第②段描绘了春日读书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第③段画线句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书对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 D. 第⑦段画线句中三个“可以”后的内容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三个句子之间存在着“生活——思想——境界”这样由浅入深的客观逻辑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述思路的梳理。

引出话题:在春天里读书

第①段:在春天里读书的感悟。

第②段:对“读书不觉春已深”的理解。

展开论述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论述应该读什么书,如何去读的问题。

第⑥段:热爱读书的人就会热爱生活。

第⑦段:总论读书对自身的好处,同时拓展对社会的益处

深化论点

第⑧段:

(3) 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

喜好读书的人,得意时,总能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面____自己;伤怀处,也不忘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进行自我____。

A. 激励 开解 B. 激发 开解 C. 激励 辩解 D. 激发 辩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朱鸿

     ①我何其幸运,住在校园里。屋子周围草木匝地,即使冬天也不失其绿。这些树木有十余种,于是,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

     ②北窗之外,有桂一株,并不是我所栽。我不喜欢桂。

     ③初居舍下,我便看到了它。

    ④桂端端正正的,树干大约一握粗,树皮、树枝都是灰褐色,不过细察,树枝偏黄。树冠圆圆的,树叶密集,尽管算不上茂盛,可还是有着葱郁之感。桂之形态,总体是美的,然而我不喜欢。

    ⑤我搬来梯子,让一个学生扶着。我一级一级地爬上去,站在合适的高度,用园艺剪刀进行修剪。原本丰盈的树冠,须臾便薄弱若一顶草帽。树叶稀疏,像一团蓬蒿,当然就丧失了它的葱郁之感。

    ⑥我跳下梯子,对学生说:“这样修剪一下树冠,起码有几年,屋子里就不暗了。”树根扎于建筑旁,本乏营养,现在又缺乏光合作用,桂的前途怕是黯淡了。得意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可恶。

    ⑦桂的周围有兰花、紫薇花和芍药花,有大叶黄杨,有八角金盘,还有石榴树,春来了,夏到了,无不生意盎然。尽管桂叶应节而发,也极为鲜嫩,不过它兴而不旺,显然还在休养生息中。

    ⑧如此三年,这株桂终于没有萎悴,而是渐渐恢复了元气,尽管仍不够茂盛。桂就在我的窗前,遂无日不见。出门见,进门见。抬头见,低头见。匆匆路过时见,款款相对时见。渐渐地,我竟然开始喜欢上了它。

    ⑨偶读李时珍,方悉桂是大有文章的。桂可以宣导百药,这仿佛使者朝觐必须执圭一样,所以桂犹圭。桂还具侵害其他草木的能量,所以“桂枝之下无杂木”。据说削桂为楔,钉入其他树木的根部,那树便会枯槁而死。听起来颇为神秘,我又对桂生出了一种敬畏。

    ⑩两年前的一个秋日,蓦地见桂的枝叶之间有一些铁锈般的红,走上前一看,竟是一朵又一朵的花,非常惊喜。桂有银桂、金桂和丹桂,我无日不见的桂,是一株丹桂。接着连续两年,我北窗之外的这株桂坚持开花,这似乎成了一种仪式。

    桂花悄然而放,悄然而谢,花期并不长。若遇风雨,花就顷刻变作落英。我想象桂花脱离枝叶,飘摇而下的样子,其轻扬之姿一定是妩媚的,可惜我没能亲见。

也许因这株桂植于背阴之处,也许因这片土壤过于贫瘠,也许由于我截了它的头和枝,它一直不青翠,更不葳蕤。细细观察,它的叶子是椭圆的,瘦长,向上的一面尤为丰腴、光洁。春天如此,夏天如此,秋天如此,冬天也如此。

    我曾经养过一些草木,皆是我所喜欢的。我非常用心,勤浇水,勤拂尘,并置于朝阳和夕晖之中。然而它们常常漠视了我的善意,凡常春藤、铁树、冰水花、福禄桐和合果芋,最后统统衰败了。我不喜欢桂,曾希望桂从我窗前消失,然而正是它,表现出了生命之瑰丽。

(1) 读一读作者对桂的情感变化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 A. 要读出作者的不喜欢,我这样读:“桂之形态,总体是美的,然而不喜欢。” B. 要读出作者的喜欢,我这样读:“渐渐地,我竟然开始喜欢上了它。” C. 要读出作者的敬畏,我这样读:“听起来颇为神秘,又对生出了一种敬畏。” D. 要读出作者的赞叹,我这样读:“我不喜欢桂,曾希望桂从我窗前消失,然而正是它,表现出了生命之瑰丽。”
(2) 请结合桂树的形象和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说说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3) 文中除了写“桂”,还分别在第⑦、段提到了其他花草树木,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桂的“生命之瑰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文阅读 普通
6.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名著导读:我们学过《沁园春·雪》,它是一首北国风光的赞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崇高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带着这首诗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甲】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 节选自《黎明的通知》(《艾青诗选》)

 【乙】

    还有一点看来也是肯定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像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入历史的深渊。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章

(1) 关于《艾青诗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的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B. 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C. 艾青的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 D.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诗人赞美了祖国的美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 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诗歌影响几代人。请从下面几首艾青的诗歌中选择一首,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太阳的话》 《火把》 《光的赞歌》

(3) 两段选文表达了一个相近的主题,请结合选段分析。
(4) 根据两段选文,结合你自己的理解,谈谈中国能赢得革命胜利,并崛起于世界的原因。
名著导读 普通
三、表达与交流(55分(共2题,共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