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读书不觉已春深

李晓霞

    ①在很多人眼里,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枯燥的事情若是放在春天里去做,也会变得无比地美妙起来。 

    ②古人有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春天里读书,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捧一本书坐在春光里,让求知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畅游,其情其景,自是妙不可言;春风习习,任思绪在书里书外飞翔,其姿其态,当属惬意无限。

    ③常听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年龄大了,再怎么读书都还是个记不住。而我想说的是,读书一定要有一颗纯粹之心,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思想顾虑或精神负担。因为,书对一个人的塑造和改变,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如久居花室的花匠,虽身染花香却并自知,但每当他从旁人面前经过时,人人都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幽幽花香。所以,读书只管去读就好。只要摒弃杂念、抱着修身养性的目的去读书,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去读书,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饱学之士。

    ④还有朋友向我吐槽,说再怎么努力都写不出好文章,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简直比生个孩子都要困难。其实,文章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写出来的,它是书读多了之后的一个自然流淌;而读书又是个慢功夫,不可能出现看了几篇文章就能出口成章的神效,也不会收到读上几本书就能下笔如有神的奇果。读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去读书,总有一天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而且,读万卷书后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⑤读什么书、如何去读,是许多人经常困惑的问题。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都是读古籍、读经典、读名著,而不是阅读那些鸡汤类的文章,也不是去读那些碎片式的文字,更不是拿着手机进行浅表性的所谓的阅读。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所涉人物)、通其典(所列典故)、解其事(相关事件),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延伸。

    ⑥热爱读书的人,总能从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且能获得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勇气。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心态;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身在幼年还是时至迟暮,也不管其年方几何,他的生命必然是“时时有诗意,处处皆春季”。 

    ⑦读书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人变得很单纯、活得很快乐:可以让人精神独立、思想丰盈;还可以让人心胸更开阔、眼界更高远。读书也许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它可以让人避免很多是非,不至于陷入家长里短的泥淖中;它能让人在面对柴米油盐的俗常生活时,还能拥有风花雪月的高雅情怀……一人读书,塑造的是自身;人人读书,改变的是社会。

    ⑧有道是:书香绕身,不惧双鬓雪染;有书为伴,任其沧海桑田。

(选自《山西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诗句为标题,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第②段描绘了春日读书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第③段画线句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书对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 D. 第⑦段画线句中三个“可以”后的内容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三个句子之间存在着“生活——思想——境界”这样由浅入深的客观逻辑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述思路的梳理。

引出话题:在春天里读书

第①段:在春天里读书的感悟。

第②段:对“读书不觉春已深”的理解。

展开论述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论述应该读什么书,如何去读的问题。

第⑥段:热爱读书的人就会热爱生活。

第⑦段:总论读书对自身的好处,同时拓展对社会的益处

深化论点

第⑧段:

(3) 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

喜好读书的人,得意时,总能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面____自己;伤怀处,也不忘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进行自我____。

A. 激励 开解 B. 激发 开解 C. 激励 辩解 D. 激发 辩解
【考点】
词语的使用(搭配); 论证过程; 议论文文本; 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