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 20世纪80年代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  根据材料一,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
(2)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春天”,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  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考点】
衣食住行的变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外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 邓小平理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美国《时代》周刊被誉为当代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刊物,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先后8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根据下面的三幅图及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 图一是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标题所说的“中国新时代”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从此走上了什么新道路?
(2) 图二是时隔一个月,1979年2月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是《邓来了》,反映的是邓小平访美一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之间经历了“敌对-缓和-正常化”三个阶段。“敌对”指的是什么事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3) 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什么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 图三是1985年9月23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左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右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你认为这幅图的标题“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说法对吗?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 常考题 普通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人民的物质和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摘自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此中国进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3) 材料三中开启改革开放进程的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有什么新的安排?农村在改革后全面推行什么制度?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成为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