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1)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
(2)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3)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

(4)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填序号)。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某实验小组做了铝条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插入硫酸铜溶液的铝条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而插入氯化铜溶液的铝条表面产生气泡且有红色固体析出。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探究。

探究I:铝条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氯化铜和水的元素组成,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是氯气;       猜想二:是氯化氢;       猜想三:是氢气。

【查阅资料】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实验1】

(1)收集产生的气体,观察到气体无色,则猜想不成立。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甲装置中,未见明显现象;再将气体干燥后通入乙装置中,观察到。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探究Ⅱ:铝条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反应现象各异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铝条没有打磨;

猜想二:氯离子能够促进反应的进行。

【讨论分析】

(2)没有打磨的铝条表面有会阻碍反应的进行。

【实验2】

(3)将铝条反复打磨后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仍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猜想不成立。

(4)给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观察到反应剧烈,则猜想二成立。但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个结论不严密,需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设计的方案是

【拓展应用】

(5)北宋张潜的《浸铜要略序》中有“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其描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