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注】①隶耕:耕田为业。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⑥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扳:通“攀”,牵。⑧泯然:特点完全消失。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

②年与时           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这个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诫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
(4) 如果让你从《诫子书》中选取两句话写成条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你会选取哪两句?简要说明 理由。
【考点】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傅子》曰:“言出于口,结于心。守以不 , 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故为臣不信不足以奉君;为子不信不足以事父。故臣以信忠其君,则君臣之道睦;子以信孝其父,则父子之情更隆。夫仁者不妄为,知者不妄动。择是而为之,计义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也,身没而名足称也。虽有仁智,必以诚信为本。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殒 , 善名不减;小人虽贵,恶名不除。

(节选自《臣轨·诚信章》)

[注释]①《傅子》:西晋傅玄所著政论著作。②结:牢记。③知:同“智”。④是:正确。⑤计;考虑,谋划。⑥恃:依赖。⑦殒:死。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 请用“/”标出下面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此君子之信也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守以不(     )②则君臣之道睦(     )③太丘舍(     )④元方入门不(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 请根据[甲]文内容理解其论述层次,将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5) [乙]文中“友人”的言行,可以证明[甲]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之心而之酒也  寓:寄托 B. 野芳而幽香   发:开放 C. 游人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D.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乐:快乐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从山写到泉,从泉写到亭,如镜头逐次拉近,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B. 第②③④段是按照写景、写乐、写人的顺序来写的,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C. 醉翁与太守,名号与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衬,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D. 文章回环咏叹的节奏,舒缓的语气,悠扬的韵致,与虚词“也”的使用有关。
(3) 如果你和家人来到久负盛名的醉翁亭,你将向家人介绍太守欧阳修的哪些事情?请依据上文分条作答。
文言文阅读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