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获得更丰富、更稳定的食物,新石器时代的女性开始培育植物,而不再仅仅依靠采集野外食物。与此同时,新石器时代的男性成员放弃了为了食肉而捕猎的目的,开始喂养抓获来的动物。这些实践活动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逐步形成。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四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熟悉)武器。臣认为,毋需多久,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

——摘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五   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具的,有些则相互渗透。

——摘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六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人类在食物获取方式上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
(2) 观察材料二,找出图内圈画的古代文明一处,并描述其具体的地理位置。(可仿照示例,不可采用示例)

示例:中国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 依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分布特点,说明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依据材料三,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5) 从学术价值(一手史料或二手史料)角度说明材料四的可信度。
(6) 依据材料四,分析“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
(7) 依据材料五,指出文明发展的特点。运用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发展的史实,从“独具”“渗透”两个角度对划线部分进行例证。
(8)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材料六的理解。
【考点】
古埃及文明; 阿拉伯帝国; 人类的形成及氏族社会;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留下适宜作物生长的沃土的同时还带来丰富的水源,在此基础上古埃及原始农业文明诞生,并不断发展。但过于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也使得在古王国至中王国这1000 多年漫长历史中,古埃及一直处于金石并用的时代,人们长期使用木质农具,直到新王国时期才逐渐广泛使用青铜农具。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文明国家。宗教甚至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严重影响到了古埃及的文化进步。

摘编自李敏《古代埃及文明衰亡原因论析》

材料二: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代文明,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基本特征。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其他民族不断吸收进入这个核心,从而使得中华文明有了可以薪火相传的族群基础。中国社会历代从国本倡导、人才选拔、‘学校教育到日常生活,都有浓厚的人文教化传统,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联结纽带。华夏文化讲求“穷则思变”,作为其核心的儒学以及文化制度都在不断改造、革新,这又为中华文明适应历史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尊崇的是世俗间的圣贤先哲,祖先崇拜的实质是先贤崇拜,各种民间信仰(城隍、龙王、土地、山神等各路神仙)亦是如此,因此,中华文明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上呈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_.摘自席岫峰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历史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因素。
(3) 综上,你认为古埃及文明与中华文明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上有何不同的特征?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