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铁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呈现丰富的颜色,这与其水解平衡和配位平衡有关。
(1) 实验室用溶液制备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下列为用氯化铁固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相关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配制溶液

B.制备胶体

C.观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D.分离胶体与溶液

(3) 实验小组为探究溶液水解平衡的影响,在常温下设计了下列实验,通过测定透光率进行研究。

已知:①水解程度越大,颜色越深;②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

组别

溶液

蒸馏水

溶液

透光率

1

2

3

②由(选填“>”“<”或“=”),可证明:减小,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③分析实验结果: , 同学甲推测原因可能是:(较深的黄色),并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溶液

蒸馏水

试剂

透光率

4

试剂,可由 , 证实同学甲的推测。通过对比(填标号)的实验结果,证明的水解平衡的影响。

A.组别4与组别1    B.组别4与组别2           C.组别4与组别3

(4) 为了探究的热效应,同学乙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

组别

温度

试剂

透光率

5

溶液

6

溶液

7

溶液

8

溶液

若实验结果为,则可证明:为吸热反应。

(5) 写出一种强酸弱碱盐(除之外)的用途:
【考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某学习小组对“溶液的灼烧”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所示,将浸泡过溶液的粉笔夹持于酒精灯上灼烧,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粉笔表面颜色变化:黄色→红褐色→铁锈色→黑色。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操作为先加溶解晶体,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粉笔表面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③溶液变铁锈色是因为生成了(填化学式)。

(2) 针对粉笔表面颜色最终变为黑色的现象,设计实验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查阅资料: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可被氧化为;隔绝空气加热歧化为Fe和

提出猜想:

猜想1:酒精与粉笔灼烧的产物;

猜想2:酒精还原铁锈色物质而得到的产物。

实验设计:

①实验1:利用一个简单的操作证明猜想1不成立,实验操作为,未呈现黑色。

②实验2:如图所示密闭装置中,先在浸泡过酒精的粉笔处加热,再在铁锈色物质处加热,观察到铁锈色物质变为黑色后持续加热5min,取下试管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表明实验过程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先在粉笔处加热的目的是

(3) 学习小组基于上述实验进一步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设计实验如表所示,请完成下表。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

取黑色粉末靠近磁铁

黑色粉末几乎全被磁铁吸引,未被吸引的黑色粉末经检验不含铁元素

黑色粉末不是FeO

4

向盛有10.0g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3mol/L溶液

固体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

黑色粉末不含①

5

将实验4的溶液分为四等份,向其中一份中滴加2~3滴0.1000mol/L酸性溶液

黑色粉末是

6

向另一份中滴加③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4) 酒精还原铁锈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某小组同学向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粉、粉和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剂的微粒及其还原产物。
(1) 理论分析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可将还原为的金属是

(2) 实验验证

实验

金属

操作、现象及产物

I

过量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固体中未检测到单质

过量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无气泡冒出,此时溶液为3~4,取出固体,固体中未检测到单质

过量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当溶液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单质

①分别取实验I、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证明都有生成,依据的现象是

②实验Ⅱ、Ⅲ都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③对实验Ⅱ未检测到单质进行分析及探究。

i.a.甲认为实验Ⅱ中,当浓度较大时,即使反应置换出少量也会被消耗。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乙认为在为3~4的溶液中即便生成也会被消耗。设计实验(填实验操作和现象)。

证实了此条件下可忽略的消耗。

c.丙认为产生的红褐色沉淀包裹在粉上,阻碍了的反应。实验证实了粉被包裹。

ii.查阅资料:开始沉淀的约为1.2,完全沉淀的约为3。

结合a、b和c,重新做实验Ⅱ,当溶液为3~4时,不取出固体,向固-液混合物中持续加入盐酸,控制 (填实验操作和现象),待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单质。

(3) 对比实验Ⅱ和Ⅲ,解释实验Ⅲ的固体中检测到单质的原因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