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南极地区气温极低,有世界“寒极之称”
②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是因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③过度捕捞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生物多样性
④为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应该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
①昼夜温差大②风速大③干燥④酷寒⑤野生动物多
【案例探究】2024年2月7日,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秦岭站正式建成。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科考时间
南极科考站大致分为夏季科考站和常年科考站。夏季科考站是指纬度高、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只能在当地暖季(冬季无科研人员驻扎)进行科考的考察站:常年科考站则是在南极地区冬季也能继续科考的考察站。
(1)推测我国南极科考站中的最可能是夏季科考站的考察站和秦岭站所属的考察站类型。
探究二科考环境
(2)说出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自然威胁。
(3)列举我国科考队员在秦岭站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4)简析秦岭站采用模块建筑建站的意义。
探究三绿色科考
“绿色考察”理念将贯穿新科考站的建设过程。工作人员集约化管理建筑所需材料,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减少扰动南极地区现场的区域面积,减少临时设施和现场施工人员数量,并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以达到绿色环保建站的目的。
(5)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请归纳我国科考队员为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
【极地考察 科学求索】2023 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2023年12月7日,考察队抵达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其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站的建设工作。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主要用于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项科学观察和研究。读南极地区地形及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独特的自然环境】
(1)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分析其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科学考察的宝地】
(2)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大量的固体________资源,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________”。
【天文观测的圣地】
天文观测基地需要建立在光污染少,空气洁净;海拔高,空气稀薄;视野开阔以及天气晴朗,无云层遮挡的地方。
(3)地球表面最佳的天文观测地点位于我国南极昆仑站。结合南极地区地形及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分析,与南极地区其他科考站相比,昆仑站观星的有利条件。
【南极环境的保护】
秦岭站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要求,秉持“绿色考察”理念,执行“工完、料净、场地清”等一系列措施,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确保站区周边生态环境不污染、不破坏。
(4)简述考察队践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采取的主要措施。
【南极探秘·勇者无惧】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读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图(图1)秦岭站图片(图2)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图3),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秦岭站在建设过程中,科考队可能面临的困难。
(2)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依托秦岭站,研究人员将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开展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生态监测,与周边其他国家科考站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及保障的国际合作,为保护南极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秦岭站在未来可能发挥的作用。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为了更好的保护南极,“绿色考察”理念始终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4)为了应对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填补南极地区大西洋沿岸的观测空白
②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监测认识
④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的观测研究
①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高 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
③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⑤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降温幅度更大 ⑥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 )
①太阳能②核能③潮汐能④风能
①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②各国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正值我国的冬季
③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
④为大力保护南极地区,应停止一切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活动
⑤南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科考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