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1914年这数十年是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迁徙、运输和通信改进、贸易和投资扩张的时代。1870年之后的世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全球化面貌,地球上纵横交错的通信和运输线路正在把思想和人口以更快的速度转移。工业研究实验室、大型现代公司以及全球化的到来,把全世界整合为一个市场经济体。

信息技术加上继续推进的全球化重启,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临界规模之后,变成了超级全球化。全球化的理论构想,即每个国家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配置优势,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做出平等贡献、获取平等好处的目标,在现实世界中并未实现。对全球化的反对声浪于是升起,这时的反全球化是穷国的反全球化,与21世纪美国的“反全球化”不同。

——摘编自【美】布拉德福德·德龙《蹒跚前行:1870—2010年全球经济史》等

材料二   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是现代化的三项任务,也是20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非西方国家都回避不了的历史命题。在20世纪,人们看到多种发展模式,有拉美模式、东亚模式(新加坡、韩国等)苏联模式、阿拉伯模式、中国模式等。各国寻找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些国家走得顺利,有些国家则不如人意。走得顺利,是因为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将历史的传统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从而比较平稳地实行社会转型。走得不顺利,是因为生搬硬套别国的经验,盲目移植,水土不服,导致现代化进程受挫。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870年后促进世界全球化呈现出“前所未见”面貌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90年代后“超级全球化”的内涵,并指出21世纪美国“反全球化”的目的。
(2) 没有由多到一的比较异同,就不会有对诸多小一的否定;而没有同中求异的比较研究,就不可能说明世界历史是一中涵多的具有多样性和生命力的历史。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以20世纪现代化发展模式为主题,编写一个比较研究目录。(要求:有总标题逻辑清晰,表述涵盖史实,包含四部分内容)
【考点】
“苏联模式”; 经济全球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7——18世纪,传统茶叶市场继续存在,但市场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传统茶马贸易走向衰落,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茶叶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也带动了甘肃兰州、安徽屯溪、湖北汉口等城市的发展。陕商、晋商、徽商等对茶叶市场参与程度更深,参与范围更广。国外消费需求的带动,中国茶叶出口增长迅猛,逐渐占据中国出口货物的第一位。

1870年代之前,茶叶的价格基本上是受中国支配的。而此之后,这种格局彻底改变,即茶叶的价格逐渐改由伦敦市场支配。导致这种格局改变最根本的因素当然是印度和锡兰茶叶的竞争。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海上交通的便捷和通讯系统的快捷,即1870年的苏伊士运河通航和1871年的欧洲与中国电报联系的接通,这些都使茶叶的供求市场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正是在19世纪,中国和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茶叶出口危机只是19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危机的一个侧面。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和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   战争结束后的20年间西方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以前阻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帝国藩篱被拆除。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亚非会议,体现了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意图掌控世界石油的生产和定价。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尝试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成为推动地区整合的重要力量,也说明了世界各国都在争取发展的权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步入高峰期。全球化理论构想中每个国家作出平等贡献、获取平等好处的目标在现实中并未实现,世界变得更不平等了。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18世纪中国茶叶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并概括1870年代以来中国“茶叶出口危机”的主要外因。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二战后推动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的权利”的有利条件,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变得“更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