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宗指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洋务所能办的,只是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因此,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运动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洋务派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际上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

——摘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的政治实践。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某校八年级(5)班同学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清朝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以一种新眼光观察外部世界,尝试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把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同时,针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国藩等人提出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的构想。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历程·东亚卷》等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断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的口号。并简述这一运动的作用。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报刊宣传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梁启超所说之变法的历史意义。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民报》宣传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并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4) 探究完上述活动,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屡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2)材料二中的“康梁”发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为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在此纲领指引下,1911年的中国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二中孙中山所题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材料五: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