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来自江西、山西等地的富商不仅在云南全省范围内往来兴贩,还开展了跨境贸易。曾有一江西商人,“凡三载”,自昆明,历大理、腾川,前去缅甸经商,“足迹遍七千里”。据记载,位于阿哇国(明朝藩属国,统治中心位于今缅甸中北部)的宝井“产玫瑰等宝石,去腾越州三十余日,惟江右客时襄粮以往”。这些内陆商人与外国商贩交换所用的商品还包括明清两朝官府禁止出境的铜铁利器。“中原亡命之徒,出关(腾越州之八关)互市者,岁不下千百人,人资锣锅数百远赴蒲甘,是缅人不费斗粟……岁收铜觔数十万。”

——摘编自林文勋《明清时期内地商人在云南的经济活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陆海边境走私猖狂,敌特分子内潜外逃,不断对新中国政权进行破坏。(广西)东兴市东南环向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的芒街隔河相望,当地居住的京族群众与越南的主体民族一脉相承,自二战后期起便有“小香港”之称。1950年6月,“东兴统一检查站”在北仑河畔正式成立。建站初期,条件简陋,仅有26名边防官兵在简陋的房屋中查验往来旅客和货物,严守着狭长的边境线。1958年,北仑河友谊大桥(桥上的题名为“中越友谊大桥”)宣布竣工,东兴口岸面貌一新。

——摘编自周荣宝、林珉正《中越友谊的纽带——东兴口岸》

材料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愿重申,中方将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

——摘自习近平《命运与共共建家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云南边境贸易活跃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兴口岸发挥的历史作用,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边境贸易发展的看法。
【考点】
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4至6世纪,是中国和西欧历史上的一个社会动荡时期。其间,中国北方的匈奴、氐、羌、羯和鲜卑等游牧、半游牧民族以及欧洲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诸族向南方较发达的农耕地区,发起大规模迁徙运动。自公元3世纪起,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已“有出乎意料的高度水平。”“德意志野蛮人把罗马人从他们自己的国家里解放了出来 ”,她“给垂死的欧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材料二   “闯关东”,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区的农民、商人向东北地区流动,在此垦荒种地,安家落户。顺治十年(1653)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令,鼓励与动员关内包括中原地区的农民到东北垦荒居住。真正具有“闯关东”的意义,应是乾隆五年 (1740)实行封禁政策之后。一道命令,就把东北列为禁区。所以,山东、河北等省的“流民”欲前往东北谋生,就要“闯关”,即闯山海关。自乾隆始,清之历朝累下禁令,流民仍“闯关”不止。一直到清亡前夕,即光绪三十二年,才最终下令废除封禁,封禁之地向内地开放,允许自由出入、自由开垦。在民国时期“闯关东”达到了高峰,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又掀起了一次“闯关东”的新高潮。

材料三   1979~2013年我国深圳人口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4——6世纪西欧和中国北方民族迁徙的共同之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时期“闯关东”移民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2013年深圳人口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 " 一 边倒” 成为我国对外政 策的基石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向也向全方位转变 。"一五计划” 期间 , 工业化建设所需大量 物资因西方一 些国家的" 经济封锁”很难获得 , 急需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 。此外 , 由于国 内生产关系的变化 , 新兴国营进出 口 企业面临建立海外业务联系的新课题 。1957年4月 , 首届中国出 口 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 , 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 20% 。首届广交会成功创办 , 迅速成为中国出 口 创汇的主渠 道 。 同时 , 也向世界表明新中国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 与一切国家建立 和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

 摘编自孟红《追溯广交会二三事》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对外开放 , 首先从沿海的广东迈出较大的步子。 谷牧回忆道: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根据本省邻近港澳、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 对外经济交往历史 悠久、祖居于粤的海外华侨和华人为数众多等特点 , 对举办出 口加 工 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 讨论和论证 , 并在领导层中形成了 一 致意见 。1979年4月 , 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 设的工作会议上 , 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 力 , 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 。邓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 , 并 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摘编自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指出广交会创办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
(2) 根据材料二 , 概括广东在对外开放中首先 "迈出较大步子” 的有利条件 。结合所学 , 从对 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 , 指出当时经济特区的主要做法 。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袁庚(1917一2016年),广东宝安人。1978年61岁的袁庚被任命为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向中央建议在深圳设立蛇口工业区。当时蛇口荒滩一片,但经济地缘位置突出,将这一区域设定为经济开发区,不仅是袁庚乡情所牵引,更是其远见卓识的表现。建议获批后,蛇口工业区在1979年7月正式运作。袁庚通过个人亲力亲为自下而上的实践与探索,从蛇口发端,无数突破旧有陈腐观念与体制的举措喷薄而出,辐射全国。1984年1月邓小平到访后,蛇口与袁庚的声望到达了巅峰,4月获邀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做重点发言,会后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6月袁庚担任主管对外开放工作的国务委员谷牧的顾问,借助于来自北京的“尚方宝剑”,袁庚在蛇口工业区试行干部聘用民主改革、职工住宅商品化、完善职工福利与退休制度等沿用至今的管理经验。正如袁庚在1986年演讲时所说的那样,“蛇口一开始便以横向经济联系撕开裂口,削弱其行政干预,强化企业功能,把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改为间接控制,触动了传统经济构架的最敏感部位。”

——摘编自赵炜《袁庚:改革开放中承上启下的历史人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庚成功探索蛇口模式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庚开创蛇口模式实践的时代价值。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