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加剧。因剿倭不力,明王朝不得不征调永顺、保靖等地(今湘西)土家族的士兵抗倭。1555年,倭寇大举侵犯嘉兴,保靖士兵出奇制胜,在石塘湾大败倭寇,随后追敌至王江泾,永顺士兵和广西狼兵(壮族)等加入战斗,“斩获一千九百余级,倭为夺气,盖东南战功第二”。总兵俞大献评价王江泾之捷:“此为大败倭贼之第一次。继此以后,到处之兵,皆知倭贼有可破之势,累累有擒斩之报。江南地方得有今日之太平者,其源实始于此。”
——摘编自《明史》
材料二 从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起,海外华侨呼吁团结抗日声浪迭起。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侨胞更是同仇敌忾,先后涌现出3900多个抗日团体。他们在世界各地通过发行报刊、组织集会、戏剧演讲、募集钱物、战地采访等形式,为动员团结抗战、争取国际声援、揭露日寇罪行奔走呼号。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计逾13亿元,侨汇达95亿元以上,占抗战期间中国军费的3/4。华侨共投资16亿元回国创办军需企业,缓解战时经济困难,解决战区药品奇缺等问题。海外侨胞还捐献了大量飞机、坦克、车辆、服装、药品等各类物资。这为支撑战时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也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心。成千上万华侨青年毅然回国服务,中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多数壮烈牺牲。滇缅公路上的司机和修理工多数是华侨,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40多万吨战略物资运送前线,其中1800多名华侨机工为国捐躯。
——摘编自裘援平《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