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职业
汪曾祺
    ①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②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③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④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⑤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⑥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⑦壁虱药!蛇蚤药!
    ⑧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蛇蚤药。
    ⑨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⑩“卖杨梅——”
    ⑪玉麦粑粑——!”
    ⑫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耙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⑬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⑭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惠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⑮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⑯椒盐饼子西洋糕!
    ⑰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⑱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⑲椒盐饼子西洋糕!"
    ⑳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㉑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云南的一个地名)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A。椒盐饼子西洋糕!”
    ㉒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㉓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㉔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㉕昆明人读字不走鼻音,:饼子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㉖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㉗这一天,上午十-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外婆大概炖了肉)。他妈已经先去了,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 是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 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咄喝了一声:B。捏着鼻子吹洋号!……”

 
(1) 【感知·人物心理】文中A、B两处是卖糕饼小孩发出的吆喝,请你以第一人称写出两处吆喝时小孩的心理活动

吆喝声

小孩的心理活动

A.“椒盐饼子西洋糕!”

  。

B.“捏着鼻子吹洋号!”

(2) 【梳理·小说情节】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你觉得这篇小说的高潮出现在何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判断依据。
小贴士:小说的高潮是矛盾冲突的激烈处,还是凸显人物形象、揭示主题之处。
(3) 【探究·“延迟”艺术】卖糕饼孩子是小说主人公,但作者写了好几种叫卖声后,才写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并且花了大量文字介绍椒盐饼子、西洋糕以及食客的情况后,卖糕饼的孩子才正式出场.请你对这种“不合常理”的延迟安排作出分析
(4) 【体会·写作风格】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艺术文化、语言文化......请你结合本文相关内容,根据提示,填写下表.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小说味?谈谈你的观点

文化

本文相关内容

民俗文化

苗族女孩的苗家打扮、 

美食文化

杨梅、玉米粑粑、

艺术文化

吆喝声谱曲、改编

语言文化

吆喝叫卖声

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小说味?我的观点:

【考点】
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讨债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都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前年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个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惊恐,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令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不知什么时候那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裏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儿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的病已经好了,我们家境已大大改善。”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挣钱,等凑齐了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么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会安心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这篇文章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和情感表现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不要钱。”我答道。

“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1)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 结合上下文回答,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为什么会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
(3) 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4) 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小说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凶多吉少,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宝玉急得踩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去,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颠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地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说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是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做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命人:“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做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命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

(1)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2) 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3) 贾政痛打宝玉的目的是什么?
(4) 王夫人护宝玉与贾母护宝玉方法不同,试分析说明。
(5) 试加以评析贾政教育儿子的方法是否恰当。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