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年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0人。

材料二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1855-1934年)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而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感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断:鸦片战争再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
(2) 分析材料二,你是否同意马士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 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 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考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君英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遏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量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2) 材料二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 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