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50年公布的《土地改革法》成为重庆地区土改的最高方针和根本依据, 经过斗争,农民土地所有制建立起来了……分到田的农民,放心大胆、热情高涨的进行农业生产,有贫农高兴地在夜里挖田。川东行政区农作物的收获平均有八成至九成增长,据农民反映此为20年来前所未有的丰收。土地改革后,重庆农民的爱国情绪饱满,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内外斗争……重庆的农民们切身的感觉到生活在新中国的怀抱里非常幸运,都在加紧改造和提高自己以适应祖国各方面的需要。
——摘编自尹世林《建国初期重庆地区土地改革研究(1949-1954)》
材料二 重庆市“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为:要与整个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为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服务。为保障计划顺利实施,重庆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市委不断加强对一五计划的宣传,向人们介绍细节,从而动员群众为国家建设努力奋斗;还大力培养和选调干部,加强了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力量;为使相关企业有效运转,市政府加强企业管理,并且鼓励涌现出的以重庆钢铁厂木工黄荣昌、西南制药厂工程师郑寿等为典型代表的劳动模范……重庆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为国家未来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王润吉《“一五”计划——重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三 1978-2017年,重庆GDP实现了年均11.2%的较快增长,至2017年达到19500.27亿元。全市城镇人口由324.17万人增至1970.68万人。四十年前,重庆城乡居民除少数家庭拥有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外,基本没有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2016年,重庆城乡居民拥有的电视机每百户家庭均超过百部拥有量,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为567. 5万辆……重庆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节点都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重庆的改革开放既有全国的共性,又有本区域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对全国作出贡献。
——摘编自《“数说”重庆改革开放》
①重庆在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完全是为了满足地方工业的需要。
②重庆地区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做出了贡献。
③苏联为我国一五计划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