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经济作物W为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两性花,W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因此人工杂交实验操作十分困难。研究人员从某一雄性不育W植株中筛选出相关雄性不育基因R,该基因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 雄性不育植株由于在杂交实验中可以省去步骤,给实验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且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实验中只能作(填“父本”或“母本”)。
(2) 将一个R基因导入到雄性可育植株的染色体DNA中记为F0 , 将F0与雄性可育植株杂交得F1 , F1自由授粉,则F2中雄性不育植株占。若F2 , F3……继续自由授粉,后代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研究人员欲把另一抗草甘膦基因(D基因)转入第(2)题中所述的F0中,为判断D基因与R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将F0与普通经济作物W进行杂交,所得F1的表型和比例如下表所示。(注:R基因和D基因最多都只有一个基因插入到植物染色体DNA中)

组别

F1表型及其比例

抗草甘膦雄性不育:不抗草甘膦雄性可育=1:1

不抗草甘膦雄性不育:抗草甘膦雄性可育=1:1

抗草甘膦雄性不育:抗草甘膦雄性可育:不抗草甘膦雄性不育:不抗草甘膦雄性可育=1:1:1:1

全为雄性可育,全不抗草甘膦

①利用基因工程将R基因和D基因分别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中,导致其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②根据乙组F1表型及其比例,判断D基因与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在下图的染色体上画出丙组F0中R基因和D基因的相对位置

③根据表格信息,组别甲F0中抗草甘膦基因不会通过花粉扩散到近缘植物中造成基因污染的原因为

④丁组F1都为雄性可育且都不抗草甘膦。为判断D基因与R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根据D基因和R基因序列分别制作核酸探针对相关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检测对象

R基因

D基因

R基因的mRNA

D基因的mRNA

结果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丁组F1都为雄性可育的原因是:都不抗草甘膦的原因可能有:D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量过少或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遗传信息的翻译; 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番茄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紫茎和绿茎(由D、d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由H、h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实验二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

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

(1) 仅根据实验一的杂交的结果,能判断出(填“0”或“1”或“2”)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隐性性状是,根据实验一、二的结果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
(2) 亲本的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是
(3) 紫茎缺刻叶①与紫茎缺刻叶③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后代的紫茎缺刻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4) 若让多株紫茎与绿茎植株杂交,子代表型紫茎:绿茎为5:1,让这些紫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绿茎出现概率为
(5) 若番茄的果实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且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如图1所示,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上番茄果实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番茄果实颜色黄色:红色为,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番茄果实颜色黄色:红色为,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