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开发,唐朝政府鼓励内地民众迁徙到天山南北。移民方式主要有军屯、民屯、驻地官员、贬黜官吏、传法僧侣、出塞文人、发配罪犯、因胡汉通婚而迁徙的汉人等。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所统属的军队人数约有4万至5万人,除了军事任务外,他们大都参加了军屯、兴修水渠与坎儿井。唐政府在各州县设置掌管水利的“知水官”、负责维修坎儿井的“掏拓所”等,将内地先进的耕作技术及手工业制造技术、儒学教育体制传到了西域。这不仅保证了行政治理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天山南北的治理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考点】
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容易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国家安全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中国“国家安全”是对“天子统治”之下的国土和政体形态而言的。先秦时期,在边陲之地,均设师戍守,设界立关,秦汉以来,西北地区的玉门关、函谷关,西南地区的灵关,岭南地区的横浦关等均在国家战略防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尚书·禹贡》定“五服”,以中国为中心,由内而外的华夷秩序形成了早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屏障模式;唐代列置州县,设置“都护之职,掌抚慰诸藩,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贰”,使得国家版图空前扩大,国家安全也得到了空前保障。……此外,“移民实边”、军屯“安国”思想也是历朝历代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从秦代到清初莫不如此,保障了近代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前的整体国家安全。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

材料二   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举。他建造福州船政局,注重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技工,强化东南沿海水师,十分重视沿海战略要地的军事防备。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他力主援越抗法,希望打破法国侵吞我国资源的企图。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宣称“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目的是保卫国家任何一寸领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

——摘编自李风《左宗棠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举措。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左宗棠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