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开发,唐朝政府鼓励内地民众迁徙到天山南北。移民方式主要有军屯、民屯、驻地官员、贬黜官吏、传法僧侣、出塞文人、发配罪犯、因胡汉通婚而迁徙的汉人等。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所统属的军队人数约有4万至5万人,除了军事任务外,他们大都参加了军屯、兴修水渠与坎儿井。唐政府在各州县设置掌管水利的“知水官”、负责维修坎儿井的“掏拓所”等,将内地先进的耕作技术及手工业制造技术、儒学教育体制传到了西域。这不仅保证了行政治理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