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
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1所示,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具有挥发性。
实验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慢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
(4)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有、。
吕朋同学进行证明分子性质的实验。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平放桌面并静置一段时间后,此时的凹液面最低处刻度线(填“高于”“低于”或“相切”),说明;
图Ⅰ是小红又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②;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实验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无明显变化,B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方案评价】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达到实验目的。但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二更好,请你写出实验二的优点(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拓展】利用实验二装置,只要对Y型管的B端装有浓氨水的部位进行一个简单操作,该操作是,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大大加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请推测该因素为。
图一:定性研究 图二:定量研究
图一定性研究中,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段滤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段滤纸条更快变红。
图二定量研究中,借助数字传感器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