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建立井田制,从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230年,正式启动统一战争,秦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统一全国。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等整编
A商鞅变法通过法律手段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C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材料一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在当时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当时各国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秦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