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需要‘同球共济’”。一字之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

“同球共济”精神,源于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蕴含着“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的古老智慧;它同新中国的外交传统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到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奔走呼吁,再到以“十大伙伴行动”携手非洲共同推进现代化……在时代激流中,“同球共济”始终是中国外交孜孜以求的方向和持续不变的担当。

(1) “同球共济”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分析。
(2)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分析中国追求与践行“同球共济”的重要意义。
【考点】
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措施;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基因。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下,季季有特色。如:第一季设计了嘉宾解读环节,讲述诗词中的生活故事,既挖掘了节目的深度、又增加了看点;第二季中,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第三季中,邀请十位非遗传承人用剪纸、蛋雕、糖画、木雕等方式形象呈现选题;第四季中,题库首次尝试按主题分类,分类标准大致也是按照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频率高低以及主题立意的吻合度;第五、六季以家国情怀为主线,以人带事,多角度呈现国家高光时刻。节目季季看点不同,但都实现了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的目的。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广受不同年龄群体观众的喜爱。

材料二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广受不同年龄群体观众喜爱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是如何用心承载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基因的。
(3) 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为人们寻找庐山“真面目”提供方法指导。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