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的抗病(M)和不抗病(m)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不抗病玉米植株连续自交过程中得到一株抗病突变体(甲),将甲自交,其F1中的抗病植株占3/4。已知突变体甲产生的突变基因为M/m的等位基因,记为M1。回答下列问题:
(1) 基因M、M1、m的产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性,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方面的意义是。让F1中的所有抗病植株进行随机受粉,则F2中基因M1的基因频率与F1中M1的基因频率(填“相同”或“不同”)。
(2) 纯合抗病玉米植株连续自交得到的抗病纯系中可能会出现不抗病的突变体乙,突变体乙自交,F1中的抗病植株占1/4,已知突变体乙发生单基因突变,且与甲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推测该突变为(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若F1中所有不抗病玉米自交,则F2中不抗病玉米与抗病玉米的比是
(3) 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玉米诱导系材料培育玉米单倍体植株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材料来源于携带花青素合成基因r1-nj的突变体,诱导系材料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花粉,少部分存在基因缺陷,导致最终结出大量二倍体和少量单倍体的种子,单倍体幼苗形成DH系植株常需用化学药剂处理。

②玉米诱导系材料作为父本与正常的二倍体玉米(母本)杂交时,由于诱导系本身的基因缺陷,造成诱导系部分亲本在形成花粉的过程中染色体,导致产生的后代种子中出现少量单倍体胚;依据基因r1-nj表达的花青素(呈紫色)可鉴别单倍体胚和二倍体胚。由此可知,单倍体胚呈色,二倍体胚呈色。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禽类羽毛五彩缤纷,羽毛的颜色表现为结构颜色和化学颜色的结合,结构颜色是由光反射产生,化学颜色由包含在羽毛毛囊中的黑色素造成。鸡的黑皮质素1受体基因(MC1R基因)是重要的调控基因之一,在控制黑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类型中起重要的作用。鸡的MC1R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其等位基因E、eR、e+与相关性别、表型的对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鸡的MC1R基因的等位基因与性别、表型的对应情况

相关基因

E

eR

e+

性别

表型性状

全身黑羽

全身黑羽

金色颈羽

全身黑羽

棕胸黑背

黑胸红背

现某集团公司孵化场引进一批黑羽鸡,进行杂交实验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黑羽鸡杂交实验情况

实验

父本

母本

F1表型及比例

雌性

雄性

黑羽

黑羽

全为全身黑羽

全为全身黑羽

黑羽

黑羽

全身黑羽:金色颈羽=3:1

全为全身黑羽

黑羽

黑羽

全身黑羽:棕胸黑背=3:1

全身黑羽:黑胸红背=3:1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MC1R基因的各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是
(2) 杂交实验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父本,母本
(3) 请利用表2中的亲本个体设计实验,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等位基因E、eR、e+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用>表示,如E对eR为显性可表示为E>eR)。

实验设计:选择多只基因型为表型为雌性与基因型为的雄鸡杂交,观察子代羽毛颜色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出现,则说明E>eR>e+

②若子代出现雌性全身黑羽:棕胸黑背=3:1、雄性全身黑羽:黑胸红背=3:1,则说明

(4) 按照(3)中①的结论,让表2中实验ⅡF1 中雄鸡与实验ⅢF1棕胸黑背雌鸡交配,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