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B植物分别可以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种不同途径来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途径二的植物的维管束周围有两层细胞,内层细胞是鞘细胞,其内的叶绿体中几乎无基粒(或没有发育良好的基粒);外层为叶肉细胞,PEP羧化酶能固定极低浓度的CO2 , 其内的叶绿体中有发达的基粒。

(1) A植物最可能利用途径进行光合作用,夜间A植物的叶肉细胞从外界吸收一部分CO2 , 但不合成有机物,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2) 经测量A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B植物,若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A、B植物的光饱和点,结果A植物的光饱和点B植物,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在碳反应中
(3) 图2中A植物和B植物的光反应分别主要发生在(填“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或“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各取A、B植物的一片正常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做叶片的横切面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植物叶肉细胞不变蓝而B植物叶肉细胞变蓝,原因是
(4) 晴天中午B植物的CO2吸收速率比CO2消耗速率小,原因是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Ⅰ、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

Ⅱ、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植物有机物积累速度的影响,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一)从水稻植株受光面积相近的叶切取若干叶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

(二)取5片叶圆片烘干称重,结果分别为5.8、5.9、6.1、6.4、5.8(单位:mg)。

(三)相同时间里,取15片叶圆片,均分成3组,分别放置在15℃、25℃、35℃、三个温度条件下暗处理0.5小时;取另外15片叶圆片,均分成3组,分别放置在上述三个温度条件下适宜光照环境中0.5小时。

(四)上述0.5小时处理后烘干上述30片叶圆片,并称重,结果见下表:(单位:mg)

 

15℃

25℃

35℃

暗处理

4.1

4.3

4.6

4.3

4.2

3.7

3.3

3.8

3.9

3.3

2.8

2.5

2.3

2.7

2.2

光处理

8.3

8.1

8.1

8.2

8.3

9.5

8.9

8.7

9.1

9.8

9.8

10.1

9.9

10.3

9.9

(1) 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
(2) 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 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3)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15℃时呼吸速率为mg/cm2.h(用有机物的消耗量来表示);光照强度适宜,35℃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为mg/cm2.h。
(4) 根据上述实验经验,温室栽培作物要获得高产量,可采取的环境温度控制措施是: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