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材料一:“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宋史职宫志考正》

材料三:1915年,《青年杂志》在发刊词中称: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这些制度、思想)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注:去旧更新),则社会永无宁日。

材料四:民法典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尊法”思想。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民法典注重发挥道德教化在培育民法文化、滋养民法精神、促进民法实施、增进社会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鲜明的体现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编纂中,将民法的技术性、规范性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有机结合起来。

——易军《民法典: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

(1) 概括一中韩非子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践法家思想方面的做法。
(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文化繁荣的原因。
(3) 指出材料三中《青年杂志》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简要说明这种态度出现的社会根源。
(4) 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国民法典的是如何“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的?
【考点】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